河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近况与建议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22 09:19

  摘要:通过总结河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在法治建设、企业发展、品种创新、市场监管和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近况,系统分析河北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种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对改进种业管理工作、推进河北种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河北;农作物种业;发展

  关于农作物种业的论文范文还有我国种业企业生产与加工现状分析,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2018年来,河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持续加强种业法制建设,着力壮大种业龙头,大力推广特色优质品种,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全省种业发展优势特色日益突显、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1 工作成效

  1.1 种业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河北省种子管理条例》经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全票通过并于2018年6月1日起实施,河北省成为2016年修订的《种子法》实施后,全国第1个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省份​‍‌‍​‍‌‍‌‍​‍​‍‌‍​‍‌‍​‍​‍‌‍​‍‌​‍​‍​‍‌‍​‍​‍​‍‌‍‌‍‌‍‌‍​‍‌‍​‍​​‍​‍​‍​‍​‍​‍​‍‌‍​‍‌‍​‍‌‍‌‍‌‍​。同时,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还制定了《河北省非主要农作物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并对《河北省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和《河北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河北省现代种业发展已进入全面依法治种的新阶段。

  1.2 种子企业实力再上新台阶

  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内实行“生产经营相结合、有效区域为全国”种子企业总数量达到6家,其中1家种业企业获得中国种子行业信用评价AAA级、4家获AA级、1家获A级评价。截至目前,全省获得AAA级的种业企业达到6家、AA级的11家、A级的3家。目前,全省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360家,注册资本达到42.6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42亿元,年利润5.1亿元,全省种子企业年科研投入超过2.5亿元,以企业为核心的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

  1.3 品种选育推广呈现新面貌

  2018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召开国家马铃薯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启动会,召集企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组成攻关联合体,完成首批33份材料的交换鉴定;183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省级审定、13个品种通过京津冀三地联合审定,种子企业成为省级审定品种的主体,审定数量占比超过75%,绿色优质品种占比达到5%;504个品种完成引种备案程序;348个品种通过非主要农作物登记;推广节水小麦品种35.73万hm2,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82.40万hm2,实现节水24.5亿m3。

  1.4 南繁规划落实取得新成效

  占地22.40hm2的河北省海南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已基本具备使用条件;与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海南南繁新基地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14.8hm2用来建设省级南繁新基地;石家庄、张家口、沧州3市已建成或开建的市级南繁基地项目,河北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1.5 种业管理服务实现新发展

  与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省市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和执法交流活动,实现了区域协作的常态化。开展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种子质量认证示范,试点单位的质量意识和种子质量明显提高。建立以国家展示示范区为依托,国家、省、市、县4级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展示网络,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明显提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张家口张北县纳入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范围,年奖励资金2000万元。安排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195万kg、省级储备任务300万kg,年种子储备量增长66.67%、储备财政补助资金增长237.39%。

  2 形势分析

  2.1 种业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

  新修订《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农业农村部陆续出台修订了11项配套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河北、四川、海南、天津等多个省市也出台或修订种子管理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新的种业管理法律架构,农作物种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种的新阶段。

  2.2 企业发展进入平台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种子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出现停滞,而为了提升竞争实力,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科研投入则不断上升,种子企业的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在没有外界支持的情况下,很难进一步扩大规模。

  2.3 社会资本投入进入观望期

  受到种业发展规律的限制,已经进入种业的社会资本面临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收慢等诸多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承受能力,才能长期坚持并有望获得合理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资本进入种业领域的信心。

  2.4 种业企业发展进入分化期 在领军种企兼并重组的强劲浪潮拍打下,河北省的种子企业立足自身特点,在发展路径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有些企业正加快由主粮作物向特色作物、特用主粮方向转变,有些企业则由育繁推综合发展转向品种选育、试验测试、质量检测、基地管理、终端销售等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努力谋求发展新机遇。

  3 工作建议

  3.1 在品种科技创新上求突破

  一是推进马铃薯联合攻关。推进马铃薯优异种质的发掘和创新、抗病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构建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马铃薯种业创新体系。二是加强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优化品种试验组别设置,加强品种试验规范性管理,继续拓宽试验渠道,强化企业对品种安全性的主体责任,发挥市场对品种优劣性的评判作用。三是支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研发登记。加快特色新品种试验和申报步伐,指导有关单位开展登记品种区域试验、抗性鉴定、DUS测试和转基因检测。

  3.2 在品种展示推广上求突破

  一是开展品种展示示范。组织开展特色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积极引导种子企业的优良品种进入展示示范平台。二是开展品种跟踪评价。对备案品种进行种植展示和跟踪评价,及时推动缺陷品种、风险品种、无应用前景品种退出市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3.3 在种业监督管理上求突破 一是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推进种子质量认证试点示范,对示范承担单位种子生产、加工、包装等全过程开展监控和指导。二是强化种子市场监管。突出抓好大案要案查处、生产基地整治、基层门店清查等活动。加强执法队伍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企业自律意识和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3.4 在支撑体系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加强品种试验测试体系建设,改善区试点的农机具及试验数据智能采集装备,加强区试人员的培训,提高试验质量水平,发挥试验数据网上传输和汇总分析系统的信息化优势。二是加强品种展示评价体系建设,设立省市县3级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探索推行“省级布点、市级管理、县级实施”的立体式展示示范模式,形成高密度、广覆盖、全区域的品种田间种植展示示范网络。三是加强种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种业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加强河北种业信息网和微信公众号建设,提升种业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四是加强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建设,完善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法规政策,建立省级种子储备定期检查制度,完善种子储备动用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种子储备动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蒋守义.新形势下我国种业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种子科技,2019,37(5):44-45

  [2] 祝师元.湖北农作物种业现状与发展思路.中国种业,2018(10):31-33(收稿日期:2019-06-20)

上一篇:我国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下一篇:庆阳市鲜食玉米生产现状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