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19-10-22 09:07
摘要: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个完整的种业价值链包括种子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五大环节,其中种子生产与加工环节是加快优良品种推广速度的重要环节。根据有效问卷数据统计结果,主要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3个角度对生产加工型种子企业进行研究。
关键词:种业企业;种业价值链;种子生产;种子加工
关于种业的论文范文还有基于价值链的我国种业发展思,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我国种子生产与加工调研问卷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种子生产与加工环节相关的问题,通过在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等机构发放问卷的方式,共收回33份有效问卷,最后对调研问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结论。主要把问卷分为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考察:我国生产加工型种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经过深入调研分析,从不同角度全面地涵盖了我国种子生产与加工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根据分析所得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最终为我国种子生产与加工环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发展现状分析
1.1 生产加工体系现状分析
种子生产环节与加工环节在我国种子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从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生产与加工是体现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关键环节。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统计数据,在体现种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中,57.58%的种子企业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种优势上,企业总是倾向于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品种;42.42%的种子企业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品牌优势上,龙头种子企业的品牌被大家所熟知,如登海种业、隆平高科等;24.24%的种子企业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优势上,大部分农民总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种子;33.33%的种子企业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营销优势上,销售方式的不同可以为企业带来不一样的利益;15.15%的种子企业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生产加工优势上;33.33%的种子企业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售后服务优势上,售后服务作为种业价值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农民利益的保障;6.06%属于其他。
1.2 种业孵化现状分析
种业孵化是未来的新趋势,将成为种业发展的凝聚力量,为中小种企带来巨大便利以及经济效益,孵化和培育面向未来的种子企业。因此,对于种业孵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就至关重要。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处理,种子企业孵化需求性结果表明,种子企业认为需要孵化的占51.52%,十分需要孵化的占42.42%,不需要孵化的占3.03%,无所谓的占3.03%。对以上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我国绝大多数种子企业认为有必要进行孵化。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科研存在问题分析
48.48%的种子企业希望引进科研人员从事新品种选育的工作,提高新品种的成果转化率;45.45%的种子企业认为科研人员会担心待遇低,甚至后期的生活没有保障,从而不愿意从科研院所到企业工作;36.36%的种子企业认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家对于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度很大,而对于企业的科研支持力度较少,不利于科研人员的引进;28.57%的种子企业认为引进科研人员不一定能培育出好品种,科研人员对于企业的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在知识结构、团队建设、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存在欠缺,管理上也存在问题,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一流团队。
2.2 生产与加工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处理,84.85%的种子企业认为影响种企孵化的主要问题是中小种子企业多且分散,我国大多数种子企业生存能力弱,精加工种子稀缺,整体表现出“多、小、散、乱”的问题;57.58%的种子企业认为影响种企孵化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扶持不及时、推广不到位;48.48%的种子企业认为影响种企孵化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不严谨;36.36%的种子企业认为影响种企孵化的主要问题是育种及科研技术不成熟,精品种子稀缺;21.21%的种子企业认为影响种企孵化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市场前景不明朗。
3 建议
3.1 促进我国生产加工型种子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的几点建议
3.1.1 加强新品种认定、审定服务
加大区试体系建设力度,增加区试服务站点,加大对于种子新品种区试过程的管理,简化试验程序,缩短试验年限,让具有潜力的新品种尽早进入市场,提高新品种的利用率。规范新品种的审定以及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力度,严格新品种的审定标准以及适用程序,让不适宜生产的品种退出市场。
3.1.2 加快信息、技术、人员的流通速度
云服务模式引导种业企业迅速向商业化育种转变,加快信息、技术、人员等的流通速度,从靠经验育种向数据育种转变。因此,将作物育种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云服务融合在一起,找到二者的契合点,着力构建云环境下的育种信息管理平台。
3.1.3 加大品种权保护
裕丰种业企业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大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品种保护为种子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和法律保障。对侵权案件的查处机关下移,充分利用市县农业执法力量,就近、快速、方便地解决品种权纠纷;加大种子市场整顿,严查品种真实性的管理,防止品种张冠李戴现象的发生[2]。
3.2 加强我国生产加工型种子企业科研管理的几点建议
3.2.1 创建种业科研新模式 根据我国种子企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种子行业低水平建设的根源在于产学研环节脱节。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及措施,推动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开展有产权关系的、实质性的产学研结合,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实现科研与市场的直接对接。
3.2.2 加大行业合作和人才培养力度 由于国家的政策、资金倾向于企业规模大、科研能力强、市场份额大的龙头企业,中小种业企业必须加强与领军种子企业的合作,谋求发展,重点做好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配套,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主业。
3.2.3 计提研发基金增加研发投入 种业企业可以尝试设立企业研发基金,即根据公司的研发计划,每年在未分配利润中计提一定比例的研发基金,以专项经费形式拨给相应的研发课题组,并与研发成果相挂钩进行考核,与研发项目负责人、研发团队签考核协议,研发成果多可以追加投入、没有完成考核指标的减少研发投入,或者更换研发项目负责人[3]。
3.3 提高我国生产加工型种子企业制种基地建设质量的几点建议
3.3.1 加强种子管理,营造良好的种业环境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从当地种植结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生产基地的发展规划和秩序维护,为种子生产积极性创造良好环境[4]。各级种子协会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遵守行业规范,共同维护种子生产经营环境。
3.3.2 提高制种质量
在安排种子生产地时,既要考虑市场对品种的需求,又要考虑环境对品种的适应性,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种子质量。首先要做好基地的选择,选择隔离条件好、土地肥沃的连片基地;其次要选用高纯度的亲本种子,规范播种,适时去杂去劣,杂交种做好抽雄工作[5]。
3.3.3 加大制种人才培训力度
我国专业的制种人才不多、质量不高,我国种子企业应积极利用其他培训资源开展人才培训,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向农民开展公益性培训,让农民等相关人员都参与其中。育种专业人才要求是能够在现代种子行业(企业)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与开发、种子加工与质量检测、种子生产、种子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4 提高我国生产加工型种子企业孵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3.4.1 优化入孵种企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入孵种企的组织结构与管理的优化要同步进行,以实现种企价值的增长。入孵种企的组织结构优化与管理也是孵化阶段的组成部分,集约型与精简型的发展可以降低初创种企的成本费用,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实现种企价值的潜在增长[6]。
3.4.2 保障孵化种企资金扶持
通过提供有益的企业发展环境与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孵化企业的指导和支持,放大种企孵化对于培育种子产业的作用,带动我国种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当然由于种业区域性的特点,要做到因地制宜。
3.4.3 增强孵化阶段的服务机制建设
种子企业在孵化过程中要尽其所能满足孵化企业多样化的资源需求,为孵化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包括为育种人员提供物理空间、技术服务和基础性建设,给中小种企提供专业的创业导师以及对种企管理人员的培训等孵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蒋佰福.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种业,2016(4):12-15
[2] 王树清.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 做大做强种子产业.种子世界,2008(9):8-10
[3] 丁志岚.浅议种业企业研发管理与风险控制.农业科技通讯,2016(1):6-8
[4] 左慧忠.加强生产基地管理 推进种子产业化.种子科技,2005(5):251-252
[5] 陈晓红.种子生产基地的计划、技术、质量管理.种子世界,2010(8):14-15
[6] 林强.基于新创企业绩效决定要素的高科技企业孵化机制研究.北京:清华大学,2003(收稿日期:2019-06-21)
上一篇:山东省特色作物种子产业现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 下一篇:我国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