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械化收获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9-11 09:37

  摘 要:近年来,机械化生产速度不断加快,在玉米制种过程中 逐步推进全程机械化,尤其大量采用收获机械采摘、收穗。由 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在使用机械化收获果穗过程中如种子含水 率不均匀,导致的种子破损较重,不同程度影响了种子的发芽 率。针对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从制种材料的选择、栽 培管理、机械收获以及种子的加工、储藏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

  关键词: 制种玉米;机械化收获;发芽率;问题;措施

  伊犁河谷特殊的生态环境较适合玉米制种,近年 制种面积逐年增加,自治区党委计划在伊犁州实施3 万hm2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规划,这将进一步促进伊犁 河谷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在目前机械化生产的历史 大背景下,无论是大田生产,还是玉米制种,机械化收 获均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机械化收获会对含 水率高的种子有不同程度损伤,影响种子发芽率。为 了进一步提高制种玉米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特针对制 种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机械化收获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思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种子玉米成熟度差异较大

  目前在制种玉米机械收获时,往往存在种子成熟 度不一致现象,种子含水率差别较大,在采用机械收获 时导致种子的破碎较严重,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1.2 机械收获时质量不高

  果穗采摘的过程中,现有的收获机,对果穗剥皮的 装置作业质量不高,收获后的果穗一般含水率较高,同 时果穗中夹杂较多的杂质———苞叶和干枯的花丝,增 加果穗分捡的难度,当遇到阴雨天,收获的果穗不及时 处理,堆放在一起,很容易发热影响种子发芽率,导致 种子的霉变。

  2 解决的措施

  在当前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形势下, 积极采用机械收获果穗,提高机械收获质量是进一步 提高制种玉米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2.1 着重把握对亲本的选择

  2.1.1 因地制宜,选对品种 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及生产状况,选择适宜 的审定品种,尤其是中晚熟品种,要严格把握好当地 的光热资源,选择合适的制种基地。同时要对所选的 品种特性有全面的掌握,特别注意其后期脱水速率的 快慢,以降低收获时的含水率,减少烘干时的经济成 本。

  2.1.2 自交系种子质量的把握 要充分掌握自交系的纯度以及种子的发芽率,目 前田间播种大多使用精量播种,如果种子在收获过程 中破碎率加大,不仅影响机械化收获的质量,而且会降 低制种经济效益。

  3 制种田的管理要更科学

  3.1 播种的质量

  玉米制种田,在采用铺膜的情况下,应早播,可使 种子提早成熟。同时要做到土地平整,播种深浅一致, 尽可能保证出苗一致,实现苗齐、苗匀;同时要确保一 个合理的密度,保证田间的通风透光。

  3.2 肥水的管理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应结合当地的实 际进行合理施肥、灌水,做到均匀一致。尤其是在田管 的后期最后一次灌水时间的把握,并掌握天气的变化。 在生产中常出现这一现象,为了提高产量而多灌一次 水导致贪青晚熟,应根据当年的降水情况适当控制最 后一次灌水的时间,确保种子收获时含水量不会过高, 不响机械化收获。

  4 收获时种子成熟度及含水率

  玉米达到完全成熟后进行收获,才能保证种子具 有较高的生命力和发芽率。而不同成熟度的种子,其 萌发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种子在机械化收获时含 水率高于25%,籽粒的破碎几率增大,并增加果穗烘 干的成本;含水率低于20%,也会造成大量籽粒脱落、 破损,而脱落和破碎的种子在加工过程中也难以与好 种子分离。因此,必须准确把握种子的成熟度和含水 率,降低籽粒的破碎率、脱落率,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5 机械化收获时的注意事项

  5.1 玉米果穗收获机的研究开发与收获机的操作 要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应加强农 业机械装备的研究,提高机收的质量。首先应加大对 摘穗机的研究,尤其是机械摘穗装置等相关关键部件 的研究,不伤果穗,提高摘穗速度、提高机器摘穗的质 量是关键。其次要根据田间密度大小、成熟程度选择 合理的作业速度,工作时要随时观察驾驶台上各仪表 的情况、割台上玉米收割和运送情况、机组各工作部件 的运转情况等。如果行驶速度过快、滚筒内脱粒阻力 过大,就会增加果穗损伤、籽粒破碎和脱落;要保证脱 粒机全速运转,匀速行驶,避免喂入量过大而造成对果 穗的损伤。

  5.2 收获果穗的净度

  在采用机械化收获时,不仅要考虑到把田间的果 穗尽可能收回,同时也要保证收回果穗的干净程度,做 到剥皮干净,减少果穗中夹带不必要的叶片、苞叶以及 花丝,降低果穗烘干的难度,同时收获后进行适当的堆 放,避免果穗堆内在较短时间发热,增加霉变的机几, 从而影响发芽率。

  参考文献:

  [1]兰亚娟,冯立忠.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的原因与对策[J].种子科技,2010,28(6):38-39.

  [2]高建.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大麦与谷 类科学,2011(4):66-68.

  [3]盖颜欣,王艳芝,孙吉茹.玉米种子不同包衣浓度处理对发 芽率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0(3):66-67.

  作者刘 强, 周新丽, 杨明花

  推荐阅读: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措施与成效

上一篇: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管理研究 下一篇:峨眉山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