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措施与成效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6-30 09:06

  摘要:为促进朝阳县玉米产业发展,在朝阳县推厂应用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阐述该技术的原理与实施要点,介绍推广该技术所采取的措施,分析应用该技术取得的效益,为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玉米;膜下滴灌;播种;应用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丘陵山区,境内总面积4 215 km2,耕地面积8.8万hm2,约80%的耕地为旱地,适合农业机械作业面积4.8万hm2.朝阳县玉米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玉米种植大县,玉米种植面积5.3万hm2.但其玉米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机械化程度偏低,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朝阳县地处我国北方冷凉玉米种植带,适合进行玉米铺膜播种,同时朝阳县为干旱地区,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可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达到局部排盐、节水、增产、节肥、节约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玉米品质等目的。

  关于玉米的论文期刊还有玉米科学期刊征稿,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措施与成效

  1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概述

  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是指使用铺管铺膜播种机,采取大垄双行种植模式,--次性完成喷洒除草剂、大垄中间铺设滴灌管、按行距垄下条施化肥、垄上铺设地膜、膜上成穴半精量或精量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采取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可提高种植密度10%~ 15%,同时可形成良好的通风条件,人为创造边行优势,改善群体环境,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有效提高玉米产量。膜下滴灌主要是将滴灌管铺设在膜下,利用地面给水管道(主管、副管)将灌溉水源送入滴灌管,滴灌管上设有滴头,使水不断滴入土壤中直接渗入作物根部,减少田间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图1为膜下滴灌大垄双行种植示意图。[图1]

  2朝阳县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的主要措施

  2.1加大推动力度

  朝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项目的推广,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其他相关部门、项目区乡镇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协调工作。成立科教股、农机推广站、农机校、农艺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和县、乡、村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方案和拟定项目技术规范及工艺流程,开展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交流与技术推广。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时间、任务、职责,并将该项目列入考核指标,确保该项目“上面有人抓、具体有人管、下面有人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制定奖惩措施,动员各方力量,抽调精兵强将,加强领导力度;各项目区乡镇也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保证项目圆满完成。这些措施为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合理配备机具

  利用国家农机直补政策,优先购买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项目所需机具,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围绕项目,在机具引进方面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参加机具演示现场会,选择适合朝阳县实际的作业机具。3a来,根据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实施面积,共推广铺管铺膜播种机180台,22.1~29.4kW(30~40马力)拖拉机180台。在弓 l进质优价廉的作业机具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对机具进行调试,以适应该项技术应用的实际需要。

  2.4 农机农艺融合

  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同农艺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此,在播种前请专家进行测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制定施肥方案。 在施肥上重点加入钾肥,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并根据不同的土地状况选择适宜的种子。

  2.5 合同制管理

  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项目全部实行合同制管理。 农机局同项目区各乡镇签订合同;乡镇同示范村签订责任状;农民在充分考察农机户的作业质量和信誉的基础上自愿同农机户签订作业委托合同。目前全县共有 9 家合作社同农民签订了作业委托合同。

  2.6 社会化服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全县信誉高、机具品种全的 9 个农机合作社组织起来, 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制定技术应用规范和作业标准,在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在生产作业上大力支持。在作业期间,协调村组织“互帮队”“运输队”,协调机具,统一调配,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 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以来,朝阳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增强,广大农机户从项目的发展趋势中看到了农机事业的广阔前景。

  3.1 经济效益

  实行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节省了多项作业费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经县农机局和农村经济局共同测产,3 a 来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地块比其他地块平均增产6 000 kg/hm2, 节约工时 60 h/hm2, 节约种子 22.5~45.0 kg/hm2,累计增加效益约 1 亿元,经济效益显着。

  3.2 社会效益

  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减少了大量劳动用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均每公顷省工 7.5 个工日,累计推广 6 734 hm2,共省工 5 万多个工日。 节省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出去,充实二、三产业,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此外,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减少了作业环节,平均每公顷节省燃油 22.5 kg,累计节省燃油 1.5 万 kg,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

  3.3 生态效益

  应用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可以节约灌溉用水 30%~40%,减少大量燃油消耗,减少拖拉机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这些都使大气环境得到改善。

  实施该技术还能够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这些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朝阳县实施玉米膜下滴灌播种机械化作业技术,不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非常显着。 今后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实现该项目高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旭。玉米机械化膜下滴灌播种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2):25-26.

  [2] 赵明江,曹青海,刘洋,等。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5):27-28.

  [3] 孟宪伟。玉米滴灌铺管铺膜播种作业技术规程[J].农业与技术,2012(7):56-57.

上一篇: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工作推进建议 下一篇:农业推广服务方式遇到的挑战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