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9-11 09:48

  摘 要:为挖掘峨眉山野生茶树和群体种中的优良资源,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对 峨眉山40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峨眉山茶树种质 资源丰富,且多以灌木型为主;18个芽叶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70%〜60.99%,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 芽叶色泽(60.99%)0因子分析表明,18个芽叶形态性状综合为6个公因子,前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 且累计贡献率达80.74%,主要代表性指标为叶片大小、叶片锯齿和叶面特征等。聚类分析将研究材料 分为5个大的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制性研究表明,初步筛选的11份种 质资源制绿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审评总分在92分以上,大体表现为香气鲜香带花香、清香高长带花香或 栗香浓郁带花香,滋味鲜爽、鲜甜或鲜浓醇。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峨眉山;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0引言

  中国西南部是茶树起源中心,野生茶树属于被子 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是 山茶属茶组植物中一种重要的植物叭峨眉山市位于 中国四川省西南部,乐山以西,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 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 的过渡地带。峨眉山市有3000多年的种茶历史,1000 多年的贡茶历史叭据《峨眉山志》和《峨眉县志》记 载,早在公元前汉武帝建元年间,产于峨眉的茶就被视 为“仙药”、“仙山灵芝”。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 孕育和保存了大量野生茶树资源。

峨眉山野生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从四川省峨眉山市野生茶树群体中,筛选分布较 为集中、数量较多且外部形态特征较具有代表性的地 方品种和野生茶树资源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范围包括 峨眉山市黄湾乡龙洞村三组的地方资源14份和黄湾 乡龙洞村十组的野生茶树资源26份。

  1.2研究方法

  依据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㈣,对各 茶树单株的树型、树姿等树体形态性状和芽叶色泽、芽 叶茸毛、叶片大小、叶形、叶色、叶面、叶身、叶缘、叶质、 叶脉对数、叶长、叶宽等芽叶形态性状进行调査、描述 和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农艺性状分析

  峨眉山茶树资源的主要性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性状在不同植株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调 查发现,峨眉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多以灌木型为主, 小乔木型、乔木型种质资源极少发现;树姿有直立、半开张、开张,分枝有密、中、疏等多种类型。详见表2。 芽叶形态是茶树重要性状,叶片大小、叶片色泽等 性状,可作为鉴别品种、判别其进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明确峨眉山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芽叶形态特 征,试验选取分枝较密、生长势旺盛、叶形独特的21份 种质资源进行芽形态性状的基本观测和统计分析,结 果(表3)表明,峨眉山野生茶树资源的芽叶形态性状 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性状在不同材料间表现出不 同程度的多样性。

  2.2芽叶形态性状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在多个变量中选择少数几个综合变量 (独立新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降维达到数 据简化的目的呵,以更好地研究群体。对初步筛选出的21份峨眉茶树种质资源的18个芽叶形态性状进行 因子分析,其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系数为0.0001 (小于0.05),表明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经因子分析 得到特征值、贡献率和因子载荷矩阵。公因子数目的 选定需要综合考察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表4)的变化趋势。由表4可知,前6个因子的特征值变化较 大,特征值均在1以上,第6个因子后的特征值变化缓 慢;且前6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5.33%、 16.77%, 13.67% > 12.18%. 6.80%和 5.99%,其所包含的 信息量占总体信息量的80.74%;表明所选的6个公因 子可以较好地反映18个性状所包含的信息。

  3结论与讨论

  植物的表型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综合体 现,具有遗传变异性和相对稳定性问。种质资源的收 集和利用,是作物改良和取得突破性育种成就的基 础冋。Stebbins'141研究认为,被子植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是沿着形态器官的缩减方向进行的。陈亮冋、叶乃 兴冋等有关茶树系统分类的研究认为,山茶属的演化 途径由乔木向小乔木、灌木,叶片由大叶向中、小叶演 化发展。本研究发现,峨眉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多以 灌木型为主,小乔木型、乔木型种质资源极少发现;18 个芽叶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70%~60.99%,总体芽 叶形态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比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大; 其中,芽叶色泽变异系数最大(60.99%),其次为叶缘锯 齿密度(52.64%)、深度(51.59%)和叶尖(47.33%);数量 性状中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7.90%。这些结果 表明峨眉山野生茶树在形态特征和遗传变异等方面具 有渐进性和连续性,并表现出极为丰富的农艺性状多 样性,可为今后优良品种的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提供 丰富的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1] 陈亮.茶树系统分类研究进展[J].茶叶,1996,22(2):16-19.

  [2] 杨静.峨眉山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D].北京:中国农业科 学院,2013.

  [3] 高燕,王毓杰,康云雪,等.峨眉山市主流茶树品种的调査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5):86-87.

  [4] 陈亮,杨亚军.虞富莲.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 [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89-392.

  作者刘东娜I,李兰英 ',龚雪蛟I,罗凡I,王勤2

上一篇:对机械化收获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思考 下一篇:改制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