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26 09:51
摘要:为了明确湖南省龙山县百合种植的区域适宜程度,推进百合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为基础,将GIS技术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针对百合的生长习性,开展百合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将县域耕地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四个区,并提出了布局优化策略及各区发展重点。。
关键词:百合;适宜性评价;布局优化;龙山县
龙山县位于湘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中药材资源在该县境内分布极广,其中以卷丹百合为主要品种,具有“百合多糖、百合皂苷”品质特征的龙山百合,其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之首。。百合产业不仅成为带动龙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成为湖南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之一。笔者针对百合的生长习性开展了百合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期为龙山县百合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百合产业发展现状
1.1种植规模
龙山县种植百合已有近60a的历史,全县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0.53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洗洛、兴隆、石牌、石羔、茨岩塘、茅坪、红岩、召市、苗儿滩、洛塔和靛房等11个乡(镇、街道),并辐射全县共21个乡(镇、街道)5万余户农户种植百合。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百合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产量和销量均居全国第一,产值超过8亿元。全县有种植面积3.33hm2以上的大户60余户,主要集中在石牌、兴隆、洗洛和民安等乡(镇、街道)。
1.2加工产业
2017年,龙山县已建成百合干片加工烘烤房424栋、百合保鲜库28座,有规模不等的百合加工企业(作坊)10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企业积极与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研制开发了保鲜百合、百合干、百合精粉、百合酒和百合饮料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1.3品牌建设
200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龙山百合”地理标志。2010年,“龙山百合”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是龙山县第一个取得国家认证农产品类的绿色食品。2011年,“龙山百合”分别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荣获金奖。2013年,湖南省地方标准《龙山百合》《龙山百合生产技术规程》发布实施。2014年,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百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5年获“中国百佳特色产业县(百合产业)”称号。2016年,“龙山百合”再次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2018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4市场销售
通过采取“产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人员”的运营模式,龙山百合销售市场逐步扩大,目前已在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和成都等20多个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初步形成了鲜百合覆盖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百合干片及其他加工产品覆盖西南和华南地区的销售网络。
1.5主要问题
一是种质退化,百合种球带菌带毒严重,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二是耕作制度和方式不规范,未严格执行土地轮作制度,连作障碍加剧。
2百合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
2.1百合生长习性
卷丹百合性喜半荫,最适宜生长温度是16~24℃,能耐干旱,怕炎热酷暑,怕涝。生长土壤以pH值5.5~7.0、疏松肥沃、地势高爽、排水良好、土层厚度25cm以上的板页岩砂壤地为宜。忌连作,前作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1-2]。
2.2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
结合百合生长习性,立足龙山百合生长实际情况,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3-4],综合考虑立地条件、土壤条件、管理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宜性因子筛选。选取地貌类型、质地、pH值、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有效磷和排水条件等7个因子,作为龙山县百合适宜性评价指标,并通过专家打分法得到各指标权重。
2.3适宜等级划分
根据百合生长期对各个指标条件的要求,将区域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并分别赋分值100、80、60、30。
2.4适宜性单因子分析
根据上述百合适宜性评价等级标准,以龙山县耕地地力评价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GIS平台进行空间分析,得到单因子空间分异结果。
2.5适宜性综合评价
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综合分值,将龙山县百合适宜性综合分值排序,评价全县百合种植土地适宜性程度,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4个级别:最适宜区,适宜度C≥80;适宜区,70≤适宜度C<80;次适宜区,60≤适宜度C<70;不适宜区,适宜度C<60。分值越高,百合种植土地适宜性程度越高。
(1)最适宜区,该区面积为12467.66hm2,占比为36.48%,主要分布在石羔街道、靛房镇、茨岩塘镇、洛塔乡、兴隆街道、大安乡、石牌镇、召市镇、水田坝镇、农车镇、洗洛镇和苗儿滩镇。(2)适宜区,该区面积为16683.22hm2,占比48.81%,主要分布在召市镇、桂塘镇、洗洛镇、靛房镇、兴隆街道、水田坝镇、农车镇、石羔街道、石牌镇、里耶镇、洛塔乡、茨岩塘镇、苗儿滩镇、洗车河镇、茅坪乡和红岩溪镇。(3)次适宜区,该区面积为4504.94hm2,占比为13.18%,主要分布在里耶镇、召市镇。(4)不适宜区,该区面积为524.18hm2,占比1.53%,主要分布在里耶镇、内溪乡和桂塘镇。
根据2018年龙山百合各乡镇种植面积占最适宜区面积比重可知,比重小于50%的乡镇有15个,说明龙山县百合分布较为合理,大部分处于最适宜区,且有较大的定区轮作潜力。茅坪乡、兴隆街道的比重处于50%~100%之间,说明最适宜区的定区轮作潜力较小。民安街道、石牌镇、洗洛镇和咱果乡的比重大于100%,说明最适宜区面积供给量尚不能满足百合种植需求量。
3百合产业布局优化及发展重点
(1)最适宜区。该区域属于山地地貌,海拔高程适宜,土壤质地以砂壤土和中壤土为主,区内排水条件优越,有利于百合生长。区内应依托山地区低温病害不易发生的特点,集中建设百合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布局在茨岩塘、兴隆、洛塔、洗洛和召市等5个乡(镇、街道)海拔800m以上区域。要以百合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解决好种源退化和病害频发问题,保护百合种质资源,提升育种繁种能力。重点打造洛塔百合良种繁育示范园,开展百合种苗繁育、品种选育区试实验、种质资源(含野生百合资源)保护与保存等,逐步形成覆盖全县及周边地区的优质百合种苗供应中心。
(2)适宜区。该区各单因子指标较为均衡,大部分处于“最适宜区”或“适宜区”档次。区内应集中打造百合商品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洗洛、民安、桂塘、兴隆、石羔、石牌、茨岩塘、红岩、苗儿滩、里耶和洗车等11个乡(镇、街道)海拔400~800m的区域。应突破和改善民安街道(中壤土为主的质地、有效磷较低)、石牌镇(pH值偏酸性)、洗洛镇(重壤土占比达33.8%、pH值过酸过碱耕地占比为41.4%,有效磷较低)、咱果乡(有效土层厚度偏小)的制约因素,使适宜区的百合种植条件整体改善。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经营,严格执行“百合—水稻”“百合—烤烟”“百合—蔬菜”等轮作制度,按照“龙山百合”地方标准生产技术规程要求,推行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促进百合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提升百合产品品质。加强百合干片加工烘烤房建设,根据烘烤房的服务半径和容量,实现服务全覆盖。
(3)次适宜区。该区土壤酸碱度偏碱或偏酸幅度较大,应采取pH值调节措施,调整土壤至合适的pH值范围。区内重壤土的比重达58.3%,有效磷偏低,应通过有机肥施用、绿肥种植,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提升营养元素丰度。因地制宜,适度开发次适宜地区,提高后备用地储量。
(4)不适宜区。该区以海拔较低的丘陵地貌为主,土壤质地主要为中粘土,有效土层厚度小,诸多因素均不适宜种植百合。应积极引导该区百合种植户向最适宜区、适宜区集中。
参考文献:
[1]DB43/T754—2013,龙山百合生产技术规程[S].
[2]王心中,吴志科,吕昆坤,等.龙山百合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1):7126-7127,7163.
[3]陈艳华,郭俊琴,张旭东.基于GIS的兰州百合适生种植气候区划[J].干旱气象,2014,32(1):157-161.
上一篇:深水灌溉条件下杂交中稻品种比较研究 下一篇:永顺县猕猴桃产业调查与思考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