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的实现途径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13 09:18

  摘要:当下“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梳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进程,分析了智慧农业实现的条件及瓶颈,提出了“互联网+”设施农业、“互联网+”畜禽养殖业、“互联网+”水产养殖业、“互联网+”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等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迅速,主要农产品数量增长且质量提高,农业装备设施水平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形成了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压力依然存在,一方面资源要素供给短缺,对土地过度开发、农业劳动力减少;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攀升,而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进入下滑通道,农民增收乏力;加之,为了增产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和驱动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现代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培育“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智慧农业[1]。

智慧农业的实现途径研究

  1智慧农业的含义

  智慧农业与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农业(IntelligentAgriculture)相比,更加注重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整体性融合,农业的内涵建设更加丰富。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2],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必经之路。通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把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围绕智慧农业建设,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我国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3],“农业信息化”均出现在每年中央重要文件上,“农业信息化”最早提出始于2005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这也是我国智慧农业的重要标志(表1)。

  2智慧农业实现的条件

  2.1政策环境

  实现智慧农业要坚持政府引导。由于智慧农业建设投入过大,理性的农民不愿意接受,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提供辅助、税收优惠和政府担保等优惠政策,刺激与引导资本市场运作,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组织协调、培训辅导、资源对接、市场环境改善以及监督实施等方面的重要性。

  2.2市场环境

  实现智慧农业要坚持市场主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把握农业农村互联网应用的特点和趋势,有效对接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突出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智慧农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3智慧农业实现的瓶颈

  3.1资源要素约束

  农业资源要素使用效率低下导致供给不足,严重约束智慧农业的发展。首先,从劳动要素来看,现阶段中老年人和妇女是从事农业的主力军,只注重产量而忽视质量,只注重生产而忽视市场,对农业资源掠夺性使用[5],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意愿不强。其次,从土地要素来看,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者尽可能少种少耕,农村耕地复种指数下降,出现大量土地抛荒现象;农村土地流转难度较大,缺乏有序引导,使得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土地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既不利于现代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

  3.2转型升级压力

  传统农业粗放型经营在个别地区、个别领域仍然存在,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尤其在农业生产领域未全面实施机械化,技术先进性仍需提高,“面朝黄泥背朝天”的耕作模式还未绝迹;加之,化肥、农药、除草剂等过量使用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使现代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4智慧农业实现的路径

  4.1“互联网+”设施农业

  通过考察江苏天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瑞岛卉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农业企业,“互联网+”设施农业主要以作物监测、生产溯源技术、能源管理、智能化物流为应用重点,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应用主体,应用气候控制技术、灌溉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检测技术,研发适合规模化连栋温室使用的综合标准化信息化集成技术[7],推广使用自主研发的传感器以及技术可靠、先进实用的技术装备。

  4.2“互联网+”畜禽养殖业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标准化养殖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的集成与应用,实现网络远程控制养殖栏舍的温度和通风系统,精确调控自动喂料系统按照生产规程投放饲料,实现对整个养殖生产过程的统一监控[8],提升畜禽养殖行业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如南京洪蓝七一畜牧养殖场,2014年引进了全自动一体化养鸡设备,实现了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集蛋、自动温度控制、自动清粪等,整个饲养过程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使用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管理鸡舍环境,并通过自动喂食、采蛋系统实现鸡蛋的工厂化生产;采集温度、湿度、氨气、光照、气压等数据;结合控制系统实现鸡舍环境的自动降温、通风、照明、饮水、加热等;另外,提供死淘率、称重等,方便工人手工录入数据,实现报表管理、成本分析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R].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R].

  【3]李瑾,冯献,郭美荣.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与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19.

  [4]祝文静.居住区农园--都市农业发展新思路[D].天津:天津大学,2012.

  [5]徐文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分析与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7(2):147-150.

  [6]朴玉,金洪云.农产品产地间竞争研究:一个动态研究框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100-106.

上一篇: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及其推广体系的建设 下一篇: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