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4-11 09:10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对农业信息化的贡献率最大,为51.741%;其次是农业信息化投入水平,贡献率为36.829%。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和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投入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呈正向推动作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河南省农业总产值的Granger原因,但农业总产值不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Granger原因;农业信息化投入与农业总产值互为Granger原因的关系不明显。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增长;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统筹安排部署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农村经济问题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因此,定量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提供参考。河南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为缓解人多地少、水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等现实约束,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关于河南省农村信息化问题,学者们积极探索,郑国清等[1]系统梳理了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孙岩等[2]客观评价了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现状,王勇等[3]、吴风华[4]测度了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何芳[5]探讨了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路径,但关于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还不系统、不全面。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法,探究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

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区域概况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辖18个地市,108个县(市),面积16.55万km2。2016年底,河南省总人口107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32万人,城镇化率为48.5%,比全国城镇化率低8.85个百分点。人均GDP42575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1696.74元。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99.67亿元,农业机械播种面积1053.8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2.82%,机械收获面积1016.5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24%。农村用电量为317.23亿kW·h。

  1.2数据来源

  研究采用2005—2016年数据,包括社会经济数据、农业和农村发展数据等,主要来自于《河南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统计年鉴》等。

  2结果与分析

  2.1农业信息化水平测度

  参考已有学者农业信息化评价成果[9-14],按照数据可获得性、指标代表性等原则,构建河南省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人才、农业信息化投入和农业信息化效能4个维度共11个指标构成(表1)。

  2.2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

  2.2.1单位根检验用LN代表河南省农业总产值,ⅠLN代表河南省农业总产值自然对数的一阶差分,ⅠF1、ⅠF2代表主因子1和主因子2的一阶差分,ⅡLN、ⅡF1、ⅡF2表示其二阶差分。用ADF法进行检验(表3)。

  2.2.2协整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可以检验LN、F1、F2三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采用Johansen检验法开展协整检验,滞后期为1期。检验结果见表4。

  3结论与讨论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探究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对农业信息化的贡献度最大,贡献率为51.741%;其次是农业信息化投入水平,贡献率为36.829%。(2)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业总产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说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农业信息化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呈正向推动作用。(3)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河南省农业总产值的Granger原因,但农业总产值不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Granger原因;农业信息化投入与农业总产值互为Granger原因的关系不明显。由本研究结果可知,农业信息化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要想不断提高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就要加快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如开发手机信息化技术,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化的技术内容、最新政策、在线咨询等服务,推进精准农业的发展;要加大农业信息化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农业大数据的作用,实现农业智能化和网络化;重视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通过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创业项目、农业社会实践项目等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国清,程永政,冯晓,等.河南省农科院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河南农业科学,2009(9):212-216.

  [2]孙岩,马中杰,郑国清.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2):158-161.

  [3]王勇,王文亮.河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J].技术经济,2013,32(4):85-88.

  [4]吴风华.河南省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

  [5]何芳.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基于河南省的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6):34-36.

上一篇: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湖南省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耦合性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