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8 08:26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四化”以及“四化同步”提出的背景,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随后从资源环境、市场需求、生产要素和组织模式等方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提出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三农”———现代化的新农业、城镇化的新农村以及职业化的新农民;最后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农村科技创业实践,探讨了新时期如何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三农”。
关键词: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新三农
一、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又进一步提出要重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新四化”、“四化同步”以及“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二、新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期,总体上可以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转为上升成长期,但是,我国的农业基础非常薄弱,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许多矛盾日益加剧,问题更加突出,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
一是土地、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应当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耕地资源、水资源“农转非”现象严重[1]。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且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低于非农产业,在与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耕地和水资源争夺战中,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弱势地位逐渐凸显,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的约束不断强化。同时,由于水污染问题逐渐突出,导致部分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污染性缺水。这些进一步强化了耕地和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的约束。
二是农产品结构和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其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并且表现出农产品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面对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农业生产从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向适应优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转变,从追求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2]。
三、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三农”
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尽管由于当时各国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不同,各国采取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不一样,但无论是人少地多的美国,还是人多地少的日本,其农业现代化都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美国凭借发达的现代工业和低价能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用机械,以机械取代人力和畜力,通过扩大经营面积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此过程中,美国还十分重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注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经营集约化、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9]。日本农业现代化突出特点就是把科技进步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改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用工业,提高化肥与农药施用水平,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提高土地生产率。现代农业实质就是科技型农业,以现代科技引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我国农业已经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已进入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发展“新三农”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安华,楼栋,孔祥智畅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研究[J].农村经济,2012(2):3-9
[2]易鹏畅李克强提出“新四化”城镇化要以人为主[OL].2012-11-13.
[3]向国成畅小农经济效率改进论纲:超边际经济学之应用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5(4):75-86.
[4]周洁丘,黄相辉畅农业现代化评论综述———内涵、标准与特性[J].农业经济,2002(11):1-3.
[5]韩俊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新农村建设[J].红旗文稿,2007(17):22-24.
[6]张忠利,刘春兰畅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及其启示[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2):72-76.
上一篇:舟山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扬州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