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6 10:06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阐述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理论根基和核心内容,回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历程以及浙江近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的一系列举措,分析浙江面临的水土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农业构建机制不完善、业主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等主要挑战,提出在制定“十三五”或者更长时段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规划时,参照德国的《生态农业法》和日本的《持续农业法》,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地方法规或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投入机制创新,创新推进模式,推出相关配套技术措施,支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循环;挑战;对策;配套措施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浙江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经历了多个阶段。1949—1978年,主要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自然是以粮为纲;1979—1997年,主要是改变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格局,因此,经济作物、水果、蔬菜、养殖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代初,曾经提出过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开启了全面的农业结构调整;1998—2002年,由于供求、产销矛盾突出,买方市场形成,提出发展“效益农业”,就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什么来钱,就种什么;2003年,浙江省提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际上,当时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显现,社会各界对环境治理的呼声日趋高涨。尤其是到了21世纪的第1个10年之后,浙江省加快了环境治理步伐,加大投入力度。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1,强调要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1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理论根基和核心内容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科学。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两个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两个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益经验,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一种特殊形态。说其特殊,是因为它既不是高投入高产出,也不同于完全采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目标的自然生态农业。它既突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又兼顾合理产出、高效益特征,走集约化生产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路子。
2生态文明、生态农业的历史进程和浙江实践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首次报警应当归属于美国科学家雷切尔·卡森发表于1962年的名著《寂静的春天》。197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的口号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一个地球,两个有限”(即资源与环境容量有限),要树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理念。这些里程碑式的警示,推动了全人类环保事业和生态农业的大发展。
3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通过前几年共同的努力,尤其是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浙江省农业厅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生态环境长期“透支”,生态承载能力下降,“收支平衡”面临挑战。
3.1主要挑战
3.1.1水土污染问题浙江省江河水系仍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城市内河、平原水网和各大水系经城镇河段问题突出。虽经“五水共治”,水质状况明显改善,但任重而道远。一旦有所放松,又会老方一贴。六六六、滴滴涕两类农药使用时间长,化学性质稳定,不少土壤中仍有残留。极少部分电子垃圾拆解及材料回收区域,导致作业区和周边农田土壤受到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复合污染,对农产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饮用水安全及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养殖源有机肥重金属(砷和铅)和抗生素污染值得关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普遍用药量偏高或不适时施药,不少农药流入水体。另外,农作物施用肥料过量,至少用量的1/3流人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诸多生态问题。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非资源化造成的污染亦不可忽视。
3.1.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偏高、重金属污染问题时有报道;蔬菜、水果生产中生长激素使用等问题,亦引发公众担忧。当然,也有一些过度报道,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2主要对策
3.2.1制定长远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十三五”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时期,建议各地认真做好“十三五”或者更长时段的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规划,并制定详细的推进措施。一定要量化指标,便于操作,如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多少个、落实消纳地多少面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多少面积、减少农药使用量多少吨、减少化肥使用量多少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多少面积等等,努力将“蓝图”切块年年推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绘成。
3.2.2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地方条例或法规,约束农业生产过程和业主行为参照德国的《生态农业法》和13本的《持续农业法》,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律之前,可在省内先行制定生态循环农业地方条例或法规,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约束农业生产过程和业主行为。2014年12月,浙江省政府下发《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文件就大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依法加大秸秆露天焚烧查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做出规定。这类地方性的规定,对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必将产生积极作用。另外,要增强业主和农民的环保意识。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必须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来规范,包括一些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剑平,沈阿林.运用政策和科技创新深化“五水共治”工作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4,9.
【2】姚燕来,薛智勇,王卫平,等.浙江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23—26.
【3】赵水宏,邓祥征,战金艳,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48—2552.
【4】朱兆良,诺斯,孙波.中国面源污染控制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杨林章,冯彦房,施卫明,等.我国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学报,2013,21(1):96—101.
上一篇:中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研究与对策 下一篇:温室茄果类蔬菜育苗技术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