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6 10:04
摘要: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对增加农民收入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全国粮食加工、油料加工、蔬菜加工、水果加工、禽畜加工、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策引导、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拓宽融资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副产物;问题;对策
1利用现状
1.1农产品资源丰富
中国幅员辽阔,农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粮食、油料、蔬菜、瓜果、水果、肉类、奶类、禽蛋和水产品等种类[1],2012年,9大类农产品总产量和同比增长量见表1,主要农产品品种产量见表2。
由表1看出,2012年粮食、油料、蔬菜、瓜果、水果、肉类、奶类、禽蛋和水产品9大类农产品总产量成正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5%~7.3%,其中,水果增长量最大,同比增长7.3%,奶类增长量最小,同比增长1.5%。由表2看出,除大豆外,其余农产品产量均呈正增长态势。
1.2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
调查显示,中国农产品分布广但相对集中,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长期以来,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中国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增值的基本国策。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布局见表3。
2存在问题
2.1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中国虽然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但从总体上看,综合利用率还比较低,综合利用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高纯度、功能性、专用型等高附加值产品还比较缺乏。发达国家农产品综合利用率高达90%,而中国只有40%左右[3]。例如,目前,中国每年生产500多万t的豆粕,200多万t的棉籽饼,但是其中只有1%用于转化为食品[4];中国每年生产300多万t的小麦胚芽,可提炼出36万t的胚芽油,但基本上没有进一步深入开发;中国每年生产2000万t以上的米糠,可提炼300万t以上的米糠油,但实际年产米糠油却不足5万t。到目前为止,油料加工副产物的有效利用率不足60%,并且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粗加工或者直接作为饲料和肥料,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综合利用程度低,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率为14.8%,果蔬采后损失率达40%,用于加工的副产物原料供应不够集中。如香蕉皮渣、菠萝皮渣大部分被丢弃,只有少部分用于饲料加工。而发达国家果蔬采后损失率仅为5%左右。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副产物随之大量增加,这些副产物除少量进行加工外,大部分被废弃,造成畜禽副产物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副产物深加工不足,多以粗加工的形式低价卖出,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影响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发展。
2.2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目前,中国农产品综合利用环节的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比农产品加工环节普遍要低[3]。一是产品稳定性差、可靠性差、能耗高、制造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二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缓慢,一些关键装备的技术对外依赖度比较高,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进口。三是技术装备性能低、技术含量低、自动化程度低、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低,尤其是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生产率的大型产品少[5],一些高端综合利用装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很难得以保证。例如,米糠制油的新技术比较缺乏,导致活性物质损失较大;膳食纤维和功能性糖的提取技术缺乏,导致酶解效率不高、产品得率较低;畜禽加工副产物同步分离提取技术缺乏,导致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不高等。总而言之,由于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低,导致中国副产物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有限,技术含量低,有限资源浪费严重,影响综合利用效益。
3政策建议
3.1引导政策建议
加强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引导工作,创造良好的、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现有的规划引导,均属于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粮油加工业等附属的综合利用引导内容,相关部门尚未制定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专门的发展规划,导致综合利用的地位具有附属性、附带性。因此,建议制订专门的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规划,确立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重要地位。二是加强舆论引导。现有宣传多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几乎没有把副产物综合利用突出出来。因此,建议相关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开设副产物综合利用专版、专栏,专门宣传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内容,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氛围。
3.2财政投入政策建议
现有副产物综合利用的财政投入政策内容,均属于农产品加工业投入政策的附属品,尚未形成副产物综合利用单独的财政投入政策。因此,建议参照农业机械、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初加工等相关政策,制定相对独立的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财政投入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政策、技术改造政策、新产品开发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产业示范政策、项目倾斜政策、贷款贴息政策等。在用地、用电、用水、税费、贷款、服务等方面适当放宽优惠条件,争取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投融资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投入政策的选择上,应立足优化配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做到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分期推动,分类指导。要积极整合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等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副产物综合利用倾斜。各级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副产物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财政科研资金要重点向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倾斜,支持产业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
参考文献
[1]孟令洋.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J].农产品加工,2014(7):14-15.
[2]付万冬,杨会成,李碧清,等.我国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渔业信息,2009,24(12):3-5.
[3]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损失惊人综合利用效益可期[N].农民日报,2014-08-09(7).
[4]鲁德银.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政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5(12):93-96.
[5]米雪.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产品加工研究(1978—2007)[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上一篇: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 下一篇:浙江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