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20 08:20
摘要:北海道是日本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农协对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士幌农协是一个极为珍贵的成功案例,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士幌农协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乃至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士幌农协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产品加工业务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士幌农协在太田宽一先生的领导下开始介入马铃薯淀粉加工,以后逐步扩展至马铃薯食品加工等。士幌农协农产品加工业务获得成功的主要经验在于:原料的确保、与民营食品公司的合作以及对会员的利润返还。
关键词:农协;农产品加工;太田思想
一、日本农协与农产品加工业务
在日本,大多数农户都是当地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的会员。农协是在相互扶助的原则之下,以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由农民主动发起设立的组织。日本的农协可分为综合农协和专门农协。综合农协的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存贷款服务的“信用业务”、实施农产品共同销售的“销售业务”、实施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及农户生活资料共同购买的“购买业务”、对农户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业务”等,这些业务涉及农业生产和农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专门农协主要以生产牧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农户为会员,开展与这些产品的生产活动直接有关的各种业务。欧美国家几乎所有的农协都是专门农协,但在日本,综合农协是农协的重心所在,农协一词一般是综合农协。一般来说,农协由各个农户构成,各地的农协联合起来,形成全国性组织。
二、士幌农协的历史和现状
士幌町隶属日本北海道的十胜地方,北海道是日本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而在北海道,十胜又是较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区。士幌町位于十胜平原的中北部,士幌町的西北部是山地,东部是丘陵和河岸台地。1898年,居民开始迁入士幌町,这一年日本本州的43户迁入当地,凿开原始林开拓大地,士幌町的发展历史由此拉开帷幕。目前作为行政区的士幌町是从原来的士幌村发展而来。
三、士幌农协的马铃薯加工业务
士幌农协的农产品加工业务主要有淀粉加工和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炸薯片、法国风味油炸马铃薯、马铃薯肉末炸饼等)加工。
1.淀粉加工业务士幌农协农产品加工业务是从收购--家民营淀粉加工厂开始的。这次收购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1946年,当时还处在农协前身的“士幌村农业会”的时代。在太田体制之下(当时,太田先生担任“专务"),农协提出积极地进入农产品加工业的方针。首先收购个人所有的淀粉加工厂,开始生产马铃薯淀粉。收购后--年内这家工厂实现了200万日元的利润,其中150万日元还给农民(出资人),50万日元留在农协作为积累。150万日元相当于向民营淀粉加工厂销售原料马铃薯时农民所获收入的2倍。此后太田会长逐步把农产品加工业务逐步扩大到肥料工厂、榨油工厂、酱和酱油工厂等的建设,但是20世纪50年代淀粉加工厂的完善和扩大是最重要的业务。1954年士幌农协控制了士幌村内的所有淀粉工厂,1955年设立了当时最先进的合理化淀粉工厂①。
2.马铃薯食品加工业务由于马铃薯淀粉市场逐渐萎缩,士幌农协开拓了马铃薯的食品加工业务。首先,士幌町和士幌农协联合当时日本的著名食品公司———雪印乳业,于1962年1月投产了泥状马铃薯工厂。以此为开端,士幌农协农产品加工业务的重点从淀粉加工逐步转移到马铃薯食品加工。此后,士幌农协陆续设立了马铃薯储存设施、加工设施等,形成了从收获到加工等统一处理的“马铃薯一条龙”。
、4士幌农协成功的原因
士幌农协的马铃薯加工业务(淀粉加工及其他食品加工)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持续下来并得到发展,作为农协的农产品加工业务来说,其成功是值得关注的案例。本文认为,士幌农协成功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与民营食品公司的合作关系士幌农协最初是为了对抗淀粉工厂的不公平交易而自己开始淀粉加工业务的,农协自身实施加工业务能够把以前被工厂剥削的利润还给农民。此后,士幌农协陆续收购了许多淀粉工厂,并设立了自己的淀粉加工厂,规模的扩大提高了生产率并带来了加工业务的初期发展。士幌农协之所以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民营工厂的加工技术水平不高,而且淀粉是工业原料,直接顾客不是消费者而是食品公司,销售战略的重要性并不大等。但是,当士幌农协决定自己介入炸薯片、法国风味油炸马铃薯、马铃薯肉末炸饼等食品加工业务的时候,在这些食品市场中,一些大型食品公司已经成长起来。此外,与淀粉不一样,食品的顾客是消费者,对消费者嗜好的变化,生产者必须作出敏感地反应,因此,销售战略非常重要。但是,一般来说,农协关于销售策略的知识较为缺乏,这是农协加工业务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士幌农协选择了与食品公司缔结OEM的合作之路,通过OEM,士幌农协可以专门从事加工,减少生产费用从而确保较高的收益。但是,大多数的其他农协由于没有和食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无法应对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因此,尽管它们最初能够成功地开始食品加工,但是无法持续开展这项业务。
2.原料的确保和食品公司相比,农协从事农产品加工业务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农协自己生产原料农产品。但是,和食品公司不同,农协只能从该农协的农户购买原料,而食品公司则不受这种限制。因此,如何合适地取得原料对农协加工业务的持续影响较大。在原料确保方面,1960年,士幌农协及其邻近的6个农协共同建立了士幌淀粉工厂运营协议会,向士幌农协的淀粉工厂供给原料马铃薯,而且共同利用淀粉工厂。1967年以来,该协议会开始购买马铃薯,1973年士幌农协设立了马铃薯食品加工厂,同时该协议会也更名为士幌马铃薯设施运营协议会(以下简称协议会),向淀粉加工用和马铃薯食品加工用供应原料马铃薯。通过这样的方式,完善了从包括士幌农协在内广大的地域购买原料马铃薯的结构。另外,士幌农协还拥有技术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储存设施,该设施也对原料马铃薯的稳定供给作出了较大贡献。除此之外,协议会还根据各个农户的种植愿望(供给)和需求来制定播种面积的3年计划,这样的生产计划也能够保证原料马铃薯的稳定供给,计划期间之所以为3年的原因是生产种马铃薯需要3年时间。
五、对中国的启示
从士幌农协发展的经验看,农产品加工业务在农协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保护农民利益、增强农协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士幌农协农产品加工业务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借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年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改善农民的市场地位、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总体上看,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甚微,因此,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合作社内部凝聚力不足。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合作社的业务仅局限于技术、信息服务等利润较低的环节,无法获得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收益,因此其盈利水平受到了严重制约。农民无法从合作社中获得较高的收益,因此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不高[7]。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介入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发展的质量、前景和未来。
参考文献
[1]小林国之.农协与加工资本———围绕马铃薯的攻防[M].日本经济评论社,2005:35‐38.
[2]島一春.在北方之大地炽热———为了建设农村理想乡拼命的太田宽[M].第三文明社,1986:22‐26.
[3]武居正和,加藤芳美,菊池美智子.以马铃薯淀粉工厂的稳定经营为目标的活动———以东部十胜农工联淀粉工厂?士幌町农协淀粉工厂为案例[J].淀粉消息,2008(8):20‐22.
[4]农畜产业振兴机构调查情报部.国内淀粉制品供求[J].淀粉消息,2010(3):15‐18.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