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的基本思路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6 09:19

  摘要:绿色农业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是我国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绿色农业的涵义入手,阐述了绿色农业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绿色农业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了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试图指导我国绿色农业的科学研究与示范.推动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业;理论体系;基本框架

  绿色农业的科学研究与示范需要理论作指导。绿色农业基本理论研究。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依据,是农业理论创新质的飞跃,是我国农业发展理论史上一场新的革命。绿色农业理论的形成,将有利于从更高层次上定位农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绿色农业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的基本思路

  1绿色农业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绿色农业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是我国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工业装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绿色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实现生态、生产、经济三者协调统一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比例高、资源相对短缺、生态持续退化、环境相当严峻的发展中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药施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农业污染。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探讨绿色农业的基本理论问题.对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人口多、土地少、能源缺、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基础差、综合生产能力低等突出问题,实现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①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农业发展思维,拓宽现有的农业发展理论。提出和论证绿色农业所特有的基本原理和范畴,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农业理论体系:②有利于深化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内涵.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运用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对绿色农业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③实现了农业理论创新质的飞跃。有利于用绿色农业理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推动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绿色农业理论的建立,将从更高层次上定位农业发展方向,为2l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绿色农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2.1产业生态学理论

  传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针对人类t3益频繁的产业活动(主要是工业)及其对自然系统的影响,通过比拟生物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于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产业生态学思想。最先由Frosch(1992)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提出了“工业代谢”的概念,即认为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后经Gallopoulous等进一步发展.又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997年由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合作出版了全球第l家《产业生态学杂志》。该刊主编Reidlifset在发刊词中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生态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认为“产业生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系统科学分支,它从局地、地区和全球3个层次上系统地研究产品、工艺、产业部门和经济部门中的能流和物流.其焦点是研究产业生态化在降低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压力中的作用。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采掘与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使用和废弃物管理”。

  2.2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长期以来,在环境资源的利用上。环境资源有没有价值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受“环境没有价值”观念的影响,公众环境意识淡薄。缺乏环境的价值意识。而今,传统的环境没有价值的观念与环境价值越来越高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环境资源参与市场交换,洁净的空气,美丽的风景区进入商品的交易,绿色生态消费不断增长。国际上低消耗、低污染的清洁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人们逐渐接受环境资源具有价值的观点。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发展都是环境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结果。也就是说。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投入,各种自然资源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与人类表现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满足人类的需要、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环境功能性的效用上。与此同时,客体与主体的反作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环境质量折损费用上。环境的功能和质量是环境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环境功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可能性越大,环境功能的效用就越大: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大,环境质量折损的费用也就越大。这种环境功能效用对环境质量折损的费用关系就是所谓环境价值。

  3绿色农业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的基本思路

  绿色农业的实践需要绿色农业理论作指导。近年来,绿色农业理论研究在应用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倍受关注。绿色农业原理与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将大大拓宽农业的生态内涵。将绿色生态发展贯穿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绿色农业生态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反映绿色农业生态建设的有关问题.它涵盖绿色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绿色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绿色农业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绿色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绿色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绿色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与进化等内容。

  2)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理论。该理论主要反映绿色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绿色农业经济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它涵盖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创新、绿色农业发展的前景展望与战略思路等问题。

  3)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该理论主要反映绿色农业产业一体化运作的有关问题,它涵盖绿色农业产品开发、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绿色农业的龙头企业发展、绿色农业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途径、绿色农业区域产业化发展模式、绿色农业一体化产业集成体系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农业经济问题,2003(10):18.

  [2]吴树波,严立冬.绿色技术创新的特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严立冬.绿色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E4]刘连馥.绿色农业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周启星.生态恢复『M1.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绿色农业与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下一篇:绿色农业及绿色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