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与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6 09:17

  摘要:绿色农业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黑龙江作为全国的大粮仓,也是绿色农业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更是要把握机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青山绿水,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就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黑龙江省情况提出保护和建立黑龙江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希望可以加快黑龙江农业种植业调整的步伐,优化种植结构,通过探索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业;生态环境;黑龙江

绿色农业与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被誉为国家的大粮仓,黑龙江省以其优越的资源优势、肥沃的黑土地,粮食总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位,2016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06亿kg[1]。近几年,拥有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的黑龙江省大力发展农业,走绿色生态之路,积极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共16.93万hm2(共1169个),其中包括绿色食品基地13.87万hrn2(870个)、有机食品基地2.93万hm2(281个)、按欧盟标准有机种植基地0.1万hm2(18个)E2]。

  绿色农业作为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指的是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装备和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在发展绿色农业这一道路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地理位置、技术及经验等优势。这些优势在促成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和农业营销方面都有显著成效,绿色农业发展成绩喜人。但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快,而偏远地区则无法满足绿色农业发展要求;其二是绿色农业生产基地规模普遍较小且分散,不具有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要求,农产品成本较高,发展缓慢;其三是产业化经营及市场开发和营销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l绿色农业成绩喜人

  近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市围绕绿色农业,以农业增效益,推广特色绿色农业形成了如五大连池矿泉、五常大米、海伦富硒农作物等一系列在全国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五大连池市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拥有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该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矿泉资源丰富,矿泉稻、矿泉面粉、矿泉鱼、矿泉豆、矿泉蛋等一系列矿泉农产品以其与众不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瞩目。近年来,五大连池也为提高其农产品的竞争力打造了五大连池品牌。2016年已经实现12万hm2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包括3.33万hm2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266.7hm2有机矿泉水稻。五大连池四个农产品(鸭蛋、大豆、大米、面粉)获得“地理标识”。另外还建立了“互联网+农业”的生态示范园区,园区按照物联网、智能化、有机、无公害、AAA级农业观光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对技术服务体系的渐渐完善,进一步推进五大连池的特色绿色农业科技化、产业化。

  2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形势严峻

  黑龙江省具有独特资源优势,但是一直以来,粗放式的农业开发和种植,已经使得这片黑土地土壤质量大幅下降,获得“大粮仓”美誉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1环境污染代价

  现代农业的生产离不开化肥的使用,化肥的大量使用可以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使得土壤结构越来越差,并伴随着农产品重金属的严重超标,间接形成对大气的污染,而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也不能得到保证。另外,农药在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导致了农药的残留,严重影响了食用健康。由于高寒等原因,有很多区域大量的使用不可降解的地膜,对于土壤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了黑龙江省的农膜污染。黑龙江省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随之增加的是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畜禽粪便这类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在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6]。

  2.2土壤质量下降代价

  黑龙江省现有耕地0.16亿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1.3%,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连续高强度产出但保护措施欠缺,耕地土壤退化问题在黑龙江省已经非常明显,据黑土耕地质量调查结果表明:黑土耕地资源在黑龙江省退化迅速,坡耕地因水土流失黑土层变薄;土壤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和pH有所下降;土壤活性下降。寒地黑土保护,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是发展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并关乎到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7]。

  3保护和建立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重要讲话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8]。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强调,加强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快速推进“三减”行动计划,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黑龙江省绿色生态农业的建设需通过种养结合和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来实现。

  3.1建立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

  种养结合可以较大程度地解决秸秆焚烧这类问题。秸秆焚烧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日益增加,首要的便是治理这一环境污染,秸秆作为一种可饲料化的饲料资源,可以通过种养结合这一方式来消化秸秆,从而降低焚烧方式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种养结合作为保护黑土地的一项措施还可以解决养殖业污染;种养结合同时可以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对于减少化肥农药、养殖业废弃物对土壤、水质的污染也有贡献。建立这种以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的生产方式,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方法对种植业、养殖业资源进行整合,对种、养过程中的资源达到循环利用,以此来发展黑龙江省的绿色生态农业[9]。

  3.2解决技术问题,加强科技支持

  交替互给这一类型采取“以养定种”方式,发展施肥体系、粮饲复种、生物肥还田条件下耕作制度、养殖规模和种植面积最佳配比、粮一饲(草)轮作、益生菌使用、病虫草害防治和种、养、肥生产技术等;而畜禽放养阶段中,共生互惠这一类型则需要对包括作物品种选择、叶龄指数、放养密度、病虫草害防治、补饲、最适日龄、放养畜禽品种选择、施肥、放养周期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技术问题进行解决。

  4结论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战略储备基地,面对经济转型发展、优势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要加快黑龙江省农业种植业调整步伐,探索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使黑龙江省成为最有发展的绿色大粮仓。

  参考文献:

  [1]潘娟,高文敏.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问题新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自然科学版,2008(6);32-35.

  [2]刘伟林.黑龙江:种生态粮卖好价钱[N].农民日批,2016-06-28(2).

  [3]未德龙,刘莹莹,侯巍,等.黑龙江加速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打造中国大粮仓[EB/OL].(2016-05-27)[2017-04-18].

  [4]王长娜.新时期廊坊市工厂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方向初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228-228.

  [5]席旭东,姬丽君,晋小军,等,甘肃省富硒中药材产业探微[J].农学学报,2014-07-28(6)。

上一篇:绿色农业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策略初探 下一篇:绿色农业理论体系框架构建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