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4 08:57

  摘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绿色农业产地环境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中内含了绿色农业产地环境判断建模方法和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以期对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的污染控制。

  关键词:绿色农业;生态安全;区域环境

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

  一、研究意义和方法的界定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发展绿色农业的目的是通过生产绿色农产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通过消费绿色农产品,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创造人类社会良性演进的安全环境n](P3”35’。因此,绿色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建设具有互动效应,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转化和生态维持,减少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含量,维护安全的生态环境。安全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产地环境为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物质基础,生态环境的良性自演替会有利于更高级别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在这种互动效应中,规范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的主要内容、方法,指导生产单位加强对产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维护绿色农产品的信誉和消费者的利益是绿色农产品管理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2](P4_8’。

  二、绿色农业产地环境判断模型

  1.系统判断模型解释因子指标体系设定。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划分,该系统对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素质监测的解释因子指标体系可分为三大体系约十种指标(因各地而异,可增可减)‘3‘。

  2.系统判断模型假设。采用Nemerow环境质量评价模型,AA级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指数控制法H],单项污染指数Pi=C./si。式中:Pi为环境中污染物I的污染指数;Cj为环境中污染物l的实测资料;S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P;1污染,不适宜发展AA级绿色农产品。根据绿色农业产地环境质量标准,AA级绿色农产品产地大气、水、土壤的单项污染指数均不得超过1。A级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控制的办法[5]。在评价中,尽管某种污染物超标会造成危害,而平均状况如果不超标,也可生产A级绿色农产品。考虑这一效应,水质、土壤采用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相结合的Nemerow指数法。

  三、绿色农业产地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1.指标体系的确定。见表1绿色农业产地环境解释因子体系。

  2.单因素评估。单因素评估就是对统计指标层的单因素进行评估。为了客观、定量进行评价,本文放弃主观性较大的专家打分法,而采用线性隶属函数确定法。就绿色农业产地环境解释因子指标体系中的各单因素而言,按优、良、合格、不合格等标准用Eo,1-1上的数给各因素打分,得到全部解释因子的得分向量。

  四、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警系统(EDMAS)的构造

  基于以上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判断建模方法和绿色农业产地环境综合评价方法,构造出绿色农业产地环境动态检测预警系统EDMAS,其流程如图l所示。

  通过环境的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对绿色农业产地区域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对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提出预警,确保A级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的综合污染指数不超过警戒线,并且通过系统的跟踪监测,伴随环境的生物修复与生态恢复,使得A级绿色农产品生产环境向AA级转化,促进环境实现健康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的良性演进,为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7](P29卅孙。

  参考文献:

  [1]刘连馥.绿色食品导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2]刘连馥.绿色农业初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

  [3]楼迎华,崔良,王燕玲.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清洁生产[J3.农业科技管理,2007.(6):32—35.

  [4]周早弘.发达地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策略与建议[J3.广东农业科学,2007,(11):40--44.

  [5]李伟华,袁仲,张慎举.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12一15.

  [6]周早弘,张敏新.农业面源污染系统控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7,(6):48—50.

  [7]严立冬,崔元锋.绿色农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上一篇: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及发展研究 下一篇:江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