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及发展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4 08:54

  摘要:从生态经济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出发,在提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通过对L确stic模型的应用指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增长模式,并结合以上分析提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通过对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旨在找出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发展途径,从而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生态属性;b蔚商c模型;发展对策

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及发展研究

  一、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

  作为产业集群的一种延伸模式,农业产业集群实现生态化发展就是要实现生态农业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形成生态农业一体化和复合化,最终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即具有生态化特征的农业产业集群——绿色农业产业集群。以生态经济、产业集群相关理论为依据,笔者认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整体指导思想,在一定地域所形成的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的产业群(王辑慈等,20Q5)。这些产业群处于同一个产业链上,即无公害绿色生产一绿色加工一绿色储运一绿色营销,呈现横向或纵向延伸的专业化分工格局,彼此具有紧密的共性与互补性,使得农业种植技术、供求信息、人才、政策及相关农业产业要素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共享,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速度通过这个产业链迅速推广,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内的农户和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并大大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王保利,2006)。

  二、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可以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同样遵从生物由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生物群落的生态属性。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集群规模定额化。这是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第一生态属性。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是在特定的有限区位上的人、财、物的强势集聚,它迅速强化着物流、能流、人流的密度及流量和频率,肯定对生态环境产生强制性的改变(成娟,2006)。根据生态学理论中的“阈限物质原则”,任何生态环境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绿色农业产业集群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考虑自身的“最适密度”问题,对集群的规模进行设限,保持其对资源的索取和废弃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以内,绝不可超越生态环境的负载定额,盲目地追求集群规模经济效益。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最适密度”问题主要受制于集群内企业数量和规模,尤其是核心企业(如农产品销售公司、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的数量和规模达不到产业链生成要求的链核门槛,那么这类企业就不能有效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配套企业和相关支持机构(如研发、物流、金融、商贸等部门)进驻。产业链发育迟缓及集群发展缓慢的园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2.集群结构柔性化。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强调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生态化,即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提倡与产业多样化并存。也就是说,在一个地区,不能只种植一种农作物,发展一种产品,尽管主导产业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为适应市场及生态环境风险(如可能遇到的生态灾害或市场价格变动),集群提倡产品生产与产业的多样化,通过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控实现结构的“柔化”。其目的是增强对外界经济环境(市场)风险的耐受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L埘stic模型下的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增长模式分析

  1.蝴8tic模型描述。根据生态学理论,生物种群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物量,而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受各种复杂因素制约,其生长曲线通常为s型。对于这种s型生长曲线,通常用IJ09istic模型来描述(蒋长安,2003)。由于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增长是源于集群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业协会、农户)的诞生、死亡、迁入和迁出的结果所发生的改变,因而,笔者借用描述生物种群增长的ID西stic模型来描述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增长,其数学模型可以表述为:dN(t)/dt=rN(t)[(K_=N)/K](1)在(1)式中,N为t时刻的绿色农业产业集群中集群主体数量;r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自然增长率(可以表述为企业出生率一企业死亡率);K为环境容纳量或负荷量,是指环境.

  2.依靠科技提升集群生态经济效益。科技是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科技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是空中楼阁。在依靠科技提升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经济效益方面,应该贯彻三个“坚持不懈”:即在企业层面上,坚持不懈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水平,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尽陕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多层次转化增值(王守红,2005);在农户层面上,坚持不懈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电视讲座、培训班、现场会、印发科技宣传材料等方式,使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科技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政府层面,坚持不懈加强集群内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发展,致力于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调整和完善集群生态经济结构,保证发展低(无)污、低(无)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保利,姚延婷.绿色农业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以陕西省渭北绿色果品产业集群为例.中国农学通报[J],2006,(22).

  [2]成娟,张克让.产业集群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经济与社会发展[J],2006,(4).

  [3]王悦.生态学集群理论对产业集群理论和实践的启示.科技管理研究[J],2005,(8).

  [4]杨明洪.加人wI’0: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环境的新变化.经济问题探索[J],2002,(8).

  [5]赵春淦.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JJ,2003,(2)。

上一篇: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下一篇:绿色农业产地生态环境安全与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