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3 09:30
摘要:现代农业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但对土壤、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该文结合工程实例,尝试在设施菜田中融人生态农业设计理念,为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向生态农业的转变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菜田;生态农业
纵观人类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农业,约7000年;二是传统农业,约3000年;三是现代农业,至今约200年。目前,上海市常规的农田水利工程以“建设节水灌溉设施,确保粮食、蔬菜产量,改善农业劳作环境”为主旨,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与此同时,现代农业在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环境污染。因此,生态农业是目前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1项目背景
本项目区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灌溉面积120亩,平均高程约4.00m。地块北靠观工路,南部为村级道路,东面紧邻沪杭公路,交通便利。项目区被一条断头浜(何家港)分成南北两块,北片现状为露地菜田;南片地块内现有大量鱼塘,正在进行退渔复耕。项目区西边渔塘港及中部何家港水质不佳,不利于灌溉。
在“生态农业”的思路下,同时经区水务局、区农委、承包户的大力支持,拟将本块菜田打造成新型设施菜田,专门培育有机蔬菜。根据项目区地形现状,以何家港为界,以南区域布置3片大棚区,以北及零星地块为露地菜田.均种植有机蔬菜。项目区中部布置仓库、温室及废弃物处理设施。
2菜田设计
2.1灌溉水源
有机蔬菜的种植,首先要考虑的是灌溉水源的品质。由于本项目区周边河道水质不佳,无法达到有机蔬菜种植的水质要求,设计利用地块西北角现有鱼塘(约25亩),将其挖成蓄水池,收集雨水,并通过净化处理水质后,作为灌溉用水。同时,为充分利用地块内的天然降水,将地块内灌溉之后剩余的水也通过明沟汇集入蓄水池,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本项目在蓄水池内设置植物及相关净化设备,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及净化能力,维护池内水体水环境质量。其中,为了增加水中溶解氧浓度、抑制藻类生长、净化水质,池底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四季常绿的矮生苦草为主,同时点缀布置部分刺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及金鱼藻。此外,在蓄水池内布置太阳能曝气增氧等人工增氧设备,加强水质保障。本项目在搜集了项目区所在地的降雨量,并经过分析计算后发现,由于每月降雨量不均,且周边可建做蓄水池的用地有限,枯水期的蓄水池水量仍可能不满足所有面积的蔬菜种植。因此,为了保证有机蔬菜种植品质,枯水期可适当少部分种植面积或用自来水灌溉。
2.2高压灌溉系统
灌溉系统布置的主要原则为。(1)灌溉型式的选择应以服务对象为判断依据;(2)灌溉型式的选择同时需综合考虑项目区品种随季节变化的需水要求。项目区菜田由大棚和露地菜田两部分组成,其中,大棚内根据种植蔬菜品种的不同及季节需求布置滴灌和微喷灌两套系统,露地菜田主要采用管灌系统。其中,微灌系统的管道分为三级,泵站输水到每一块大棚区域布设干管,干管到大棚为支管,大棚内布置毛管。
3小结
“中国生态农业”与西方完全回归自然、摒弃现代投入的“生态农业”主张不同。它强调的是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一废弃物质循环利用;规避常规现代农业的弊病(单一连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等);通过用系统学和生态学规律指导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改善其功能等。本工程在有限的空间及资金范围内,融入生态农业设计理念,经过优化灌溉水源、高低压灌·—--——172’_-——溉系统结合以及生态化排水系统布置等,为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向生态农业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温铁军.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与环保农村忉.环境保护,2007,1(7):25-27.
[2]谭亚军,李少南,孙利.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叨.农药,2003,42(12):12-15.
[3]廖文根,杜张,谭红武,等.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叨.中国水利,2006,(17):61—63.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