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3 09:33
摘要:农村人口空心化加剧使得“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困境。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农民的持续外流,不仅导致其家庭、农业以及农村的结构El渐碎片化,而且还使得农村教育、农业生产和村民自治出现缺失和异化。而通过弥补家庭教育、加强土地流转、完善人才扶持和统筹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充实农村,进而破解三农新困境。
关键词:农村人口空心化;三农困境;结构碎片化;功能缺失;破解对策
目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又出现了新情况,继而使得三农问题的解决面临新的难题,而农村人口空心化无疑是其中最凸出的表现。近年来,学界对农村人口空心化和空心村进行了大量研究。例如,周祝平认为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下降和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农村剩下的人口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刘彦随等人着重从地理学上分析农村空心化的类型和发展趋势K·;林孟清等人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农村空心化对农村发展造威的不良影响旧1;郑万军等人认为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力资本的空心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多年持续外流是其直接原因,而其根本成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前期投资的不足和当期的严重流失¨J。总体上看,上述研究大都着眼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实然结果,但对三农问题在此背景下的新变化研究的较少。通过借鉴使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可以将三农问题剖析为结构与功能两部分,选择住分析其主要表征,迸而将其放在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背景下进行审视。可以看出:农村人口空心化不仅导致农民家庭、农业以及农村的结构日渐碎片化,而且还使得农村教育、农业生产和村民自治出现了缺失和异化。而这两方面又恰好构成了三农问题的新困境,大大增加了三农问题的解决难度。最后,文章认为通过开辟新形式教育,弥补缺失的家庭教育、加强土地流转,促成现代农业规模效应、完善人才扶持,培养农村领军人才以及统筹整合农村资源,改善农村发展环境,都有卡Ⅱ于破解以上困境。
一、三农结构与功能的主要表征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农村风貌和农民生活都有明显改善,但农村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三农问题也依旧是制约农村小康建威的重要难题。借鉴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可以将三农分为结构和功能两部分。在此,以发展较好的传统农村为例,并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可将和谐的家庭结构、健全的生产功能和完整的自治功能,共同看做三农的主要表征。
(一)和谐的家庭结构传统社会中,农民紧密依附在土地上,流动较少,容易维持一种高度和谐的家庭结构。因此,传统农村的家庭结构一般是:老年人在家完成简单家务,青壮年从事农业耕作,孩童在村落周边进行文化学习。在这样的代际更替中,农村家庭不仅实现了规模持续扩大,而且还形成了高度凝聚的家庭文化,进而使得家庭变得更加和谐有序。此外,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交通不便利等客观条件限制,同时加上传统文化的感召与影响,都使得农民离开家庭和农村的意愿较低。而当代农民却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尤其是新生代农民,他们迫切希望离开农村,在城市得到发展机会,并希望最终能够留在城市。这样不仅使得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动,而且割裂了正常的农村家庭循环。
(二)健全的生产功能传统农村得以维系的关键在于传统农村的生产功能比较健全,农业生产得以有序高效进行,为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提供充足物质支持。一方面,完整的农村家庭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而且为了更好地生活,农民不仅会进一步开拓耕地,而且还会尽可能地提高农业的种植效率。另一方面,相对说来,小农经济更有利于发挥农民的个人能动性,如此作用下传统农村农业生产功能也在不断完善。而在当下,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J,农民因此更加关注和重视外出务工收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土地的重要性,以至于在一些农村甚至出现了“农民荒”,进而使得大量的土地面临抛荒或已被抛荒。
二、农村人口空心化致使三农结构碎片化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村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民家庭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势必导致以上三大结构逐渐碎片化,进而导致农村建设发展面临新挑战。首先,农民外流会使农民家庭结构变得趋向离散,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而留守儿童过多及成长不利将会成为影响农村发展I掏重大社会问题川。其次,农村人口外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而且男性居多,也就是说适龄农业生产劳动力不断外流,使得农业劳动力结构出现严重异化。第三,青年精英人才为了寻求个^发展而逐渐离开农村,也将导致农村管理力量不足和智力支持严重缺乏。
(一)农民家庭结构的离散在打工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民外出流动对家庭结构造成了冲击,农村家庭呈现出离散化的趋势旧’。而外出务工会导致家庭成员的持续缺位,核心角色的空缺严重破坏了家庭结构的完整性旧1。在当前我国农村,突出表现为核心家庭1和主千家庭2结构的不断破碎,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两部分群体的正常生活面临巨大挑战。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大多时候照顾自己尚且费力,叉需要承担起照顾儿童的责任,因此该群体的生活异常困苦。近年来,社会媒体持续揭露的儿童安全问题,原因大多在于留守老人监管不力和孩童自制能力不足,这反映了极其残酷的农村现实。此外,由于家庭劳动力不足,留守儿童和老人有时还需承担起繁重的农业生产,这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
(二)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异化近年来持续增加的土地抛荒,充分说明了当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偏差,且农业劳动力结构也有所异化,也就是说农业劳动力的外流已经超过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必要需求限度。一方面,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使得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整体不足,不得以放弃部分农业生产,大量土地被抛荒,这不仅极大浪赞了土地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据相关报道,在国家规划的现代农业生产区一湖北黄陂地区也出现了土地抛荒问题,抛荒比例高达15.6%3。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结构构成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青壮年劳动力占据了较小的比例,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反而成为了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也就是说农业发展走向了“妇孺农业”和“老人农业”。为此,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只要你接触农村就一定会发现,目前的农业是老年人撑着的。
三、结构碎片化导致三农功能缺失
三农结构碎片化势必导致三农功能的缺失,进而使农村正常的建设发展遭遇挑战。具体说来,随着农民的持续外流,农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而家庭功能的失衡将给家庭教育、生产等方面带来众多问题,影响到家庭的稳定和发展¨引。农业生产劳动力结构的异化,也会使农村的生产功能日益弱化,反映为农民务农收益低下及农业周边产业发展乏力。乡村自治力量的空洞,也将导致村民自治严重不足,无法为农村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组织支持和智力支撑。
(一)家庭教育功能的中断在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背景下,农民大量外流使得家庭结构变得十分脆弱,缺乏进行文化教育的条件和环境,也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功能被强行中断,进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而不健全的教育,不仅会影响农村儿童未来的就业和收入状况,而且有可能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41。一方面,留守型家庭中,儿童不仅无法接受家风家规等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也无法享受足够的亲情关怀。虽然,留守儿童也会得到其他亲人的照顾,但是“父母”这一角色的关怀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留守型家庭一般无法很好地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一般说来,家庭是孩子除了学校以外的最主要的学习场所,需要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指导和监管,而结构不完整的家庭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二)农业生产功能的弱化农民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主体,农民数量减少和素质下降都容易使农业生产功能不断弱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不仅使得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减少,而且还会导致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困难。一方面,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和妇女日益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再加上农业生产的不景气,导致部分农村土地抛荒成为常态。根据华中师范大学农村研究院调查团队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的抛荒户数在6%-8%之间,而且外出务工的收入越高,农民将农地抛荒的可能性越大¨5J。另一方面,进行农业生产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是农业生产功能的重要内容,但留守农民素质、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率较低,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也极大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充实功能与调整结构:破解三农困境的对策
农村人口过度外流,使农村众多方面都出现了空心化,农村建设发展缓慢。究其关键在于破坏了农村较为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不仅使新农村建设遭遇困境,而且也影响了农村小康的建设。从当前农村现状看,解决目前的问题不能也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农民回流来解决。也就是说,农村结构碎片化和功能缺失只能进行相应地调整,而不宜进行完全复原性补救。因此,破解三农新困境时,应该积极充实农村功能和调整农村结构。具体说来,可以使用以下对策:使用新型技术开辟新形式教育,弥补缺失的家庭教育;强化土地流转,促成现代农业规模效应;加强农村人才扶持,培育农村领军人才;整合农村资源,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祝平.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及其挑战[j].人口研究,2008(02):45-52.
[2]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3]林孟清.推动乡村建设运动:治理农村空心化的正确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05):83-87.
[4]郑万军,王文彬.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村人口空心化治理[J].农村经济,2015(12):100—104
[5]洪名勇.建设新农村与贵州三农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7.
[6]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上一篇:农田水利工程在“生态农业"思路下的设计 下一篇: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