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3 09:27
摘要:从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出发,分析了农业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优势。并探索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关键词: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新模式;馆藏资源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无粮不稳,所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是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它关系到国际名声和社会稳定。作为农业高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三农”开创一条文献信息服务的绿色通道,并拓宽服务范围.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1农业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优势
1.1馆藏农业信息资源丰富
馆藏农业信息资源是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农业高校图书馆不仅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源.而且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电子资源以其成本低廉(具有无纸化、不受时空限制、利用率高等特点)、学科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农业、畜牧业、食品工业、农业经济等专业)而形成了具有农业特色的馆藏体系[引。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图书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和需要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创建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综合总量已达26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0余万册,纸质期刊30余万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数据库(含电子期刊)71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文献资源丰富.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馆.形成了以农业与生命科学文献为特色、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互为补充、多学科文献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尤其是2007年在全国农林高校中第一个引进了SCI数据库.并成立了SCI服务中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SCI的个性化服务.将高端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村.为大量的农业基层科技人员以及农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农业信息资源.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强大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平台
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不仅信息资源覆盖面广.而且资源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特别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促动下.学校加大了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仅2012年的经费就相当于过去几年的总和.经费的增加使图书馆的购买能力大幅提高.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成倍增长.并被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委和湖北省技术监督局指定为“查新检索”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农业一级站.目前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机构设置为三部一站一室。即文献资源建设部、图书借阅部、数字化部、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办公室。本馆网络环境良好.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备,并拥有千兆核心交换机等网络交换、应用与服务设备等,数字存储能力非常强大。各阅览室及公共区域均有网络端13和计算机终端.读者可随时随地查询网上信息。由于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校优秀级图书馆”、CALLS中文联合编目B级成员馆、湖北省“图书馆自动化测评”优秀图书馆等。
2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2.1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
农业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人才、设备等优势,理应成为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主力军.但由于这些高校图书馆大都处于大城市.远离农村和农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作为农业信息的汇集地.农业高校图书馆应面向农村、农民,扩大服务对象,随时向广大农民朋友开放.真正发挥农业信息集散地的辐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三农”服务[3].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实施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者服务模式。每周开馆时间近90h;采用借、阅、藏合一的图书管理模式。方便了读者借阅。基于网络的读者服务延伸了图书馆工作.图书馆网络每天全天候开放.校园网用户可自由地利用电子文献信息访问各种数据库。虚拟参考咨询(E—mail、QQ、BBS、FAQ)应用广泛。在此基础上作为农业部首批科技查新站完成了大量的查新工作.为学校科研和服务“三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引。同时本馆还致力于拓展深层次图书馆工作.让图书馆更加快捷、高效地为“三农”服务,在研项目达10余个.其中生猪养殖数据库获CALIS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项目建设三等奖。同时正在整合全校优质特色信息资源.包括国家重点学科专业信息资源在内的特色数据库群.还有部分特色数据库已发布使用。学科馆员制度以“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与院系开展对口服务。在学科导航、课题跟踪、电子资源利用、文献荐购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更为广泛深入的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2.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
“三农”.必须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一直非常重视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加大了农业类期刊、图书的购买力度,规定凡是每年出版的农业类期刊、图书全部收藏,并拥有大型密集书库,把所有的农业类图书摆放在一起.不仅为本校师生查找农业图书提供了便利.更利于不熟悉本馆馆藏情况和图书分类的农民朋友查阅。在购买纸质文献资源的同时.也购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和中外文数据库。众多的馆藏资源为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婷,常青,高静萍.发挥农业高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57—158.
『2]黄英惠.农业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90—191.
[3]白建华.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认识与实践[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4(4):46--47.
[4]张欣.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创新——多种形式的网络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6):54—56.
[5]杨新成,赵慧清.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高校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0):5-6.
上一篇:农业科技发展如何服务现代农业建设 下一篇:农田水利工程在“生态农业"思路下的设计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