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行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2 09:12

  摘要:长期以来,三农信贷业务存在风险高、抵押物少、管理难度大,缺少金融机构竞争等问题,随着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国家一系列关于“三农”的政策和意见的出台,虽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了三农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部分问题,但因涉农金融机构的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三农信贷业务的不良率还是居高不下。本文在国内外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N行三农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N行近年来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平罗县支行的三农信贷业务为案例,迸一步的说明了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风险管理手段欠佳、IT支撑力不够、制度落实和员工考核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本文通过强化全面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理念、加强信贷业务各环节控制、跟随国家政策加快产品创新、健全风险预警监控系统,强化风险管理考核、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以减少三农信贷业务风险产生,达到改善N行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字: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农业银行

N行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

  2009年4月23日,银监会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与监管指引》,旨在提高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指出三农事业部制是农行依照股改要求采取的一种内部组织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实施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专业化经营,指引对三农信贷业务有了具体的要求,包括信贷政策、风险管理、特殊的风险容忍度、审批权限的下放、业务流程的简化、决策链条的缩短等。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1,农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一步深化“三农”和县域金融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服务“三农”做强县域的若干意见》,其中就包括在当前三农信贷业务有效投放不足、不良率高、风险管理难度大的背景下,通过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紧随国家政策导向,加大创新产品和“三农”金融服务新模式,提高三农信贷投入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行(本文简称“N行”)作为一家专业服务于“三农”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肩负着服务三农的重任。由于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前,产生大量关于“三农”信贷业务的不良贷款,股份制改革后,虽然之前的不良贷款被剥离,但是“三农”信贷业务风险高、客户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弱、财务状况不佳和风险管理难度大等劣势的存在,使N行面对“三农”信贷业务望而生怯。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产品服务创新下,“三农”信贷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经济下行影响,又有了新的风险隐患产生,加上N行三农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措施不能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手段不多,导致“三农”信贷业务风险防控不容乐观,不良贷款有抬头之势,因此,加强N行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迫在眉睫。

  一、研究目的

  第二节研究目的及意义

  从近几年的信贷业务发展来看,三农信贷业务的整体风险和管控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本文通过对N行三农信贷业务现状的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改进风险管理措施,来防范三农信贷业务风险,提高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

  二、研究意义

  宁夏地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占比较高,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N行作为一家面向“三农”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宁夏三农领域的信贷业务占有率远低于地方银行(农信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原因是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前,三农领域的信贷投入相当盲目,管理较为粗放,且信贷员往往依靠经验办事,导致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股份制改革上市后,各项制度逐渐健全,风险管理水平相对提高,但以前的阴影仍然存在,涉农机构不愿大力投放三农贷款。随着国家加大三农领域的扶持力度,大量财政资金涌入农村地区,各大银行纷纷进驻县域,三农市场似乎成为红海市场,此时N行之前独自一大的优势渐渐消弱。因此,N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当前三农经济发展和信贷需求极不对称,加强三农信贷风险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对三农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建立健全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信贷业务的根本前提和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分析三农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对N行发展三农业务,巩固三农市场,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信贷业务是指农业银行向其经营机构所辖区域居住或经营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下简称借款人)提供的各类信贷业务。信贷业务按照贷款用途可分为消费类信贷业务和经营类信贷业务。三农信贷业务是专门针对“三农”方面的信贷业务,主要以经营类的业务为主,N行的主要产品包括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农村妇女产业贷款、农家乐贷款等。三农信贷业务风险是指农业银行在办理“三农”领域个人信贷业务时,对借款人、第三方合作机构等提供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农业银行权益受到损害的可能性。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是指农业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活动中,对机构、人员、产品、客户、流程等方面进行合理规范,及时监测、处置、报告各环节风险,建立全面有效的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机制。

  第二节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4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一约瑟夫a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广泛用于现代金融领域,如果在信贷业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极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风险”,这两种风险则是导致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按照时间段区分,在信贷合约签订’、之前发生的称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逆选择风险”,发生在合约成立之后的称为事后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在一笔信贷业务中,事前的信息不对称突出表现在银行对借款人的信息无法全面了解,借款人为了获得贷款,可能存在隐瞒事实,通过向拥有信息少的银行方传递可靠的信息而从中的到贷款,而拥有信息少的银行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更多的获取借款人的信息,也通过担保措施等手段,在一定程度是弥补了信息不对称。

  二、信贷合约的不完全性

  信贷合约在签订时,银行往往是根据借款人的基本情况,通过贷前调查等途径只能将现有的、己知的和将来可预见的一些事项在合同中约定,如:借款用途、金额、期限、利率、担保及违约责任等方面,而对未知的、不可预见的的因素在合同中无法全部约定,这就导致信贷合约的不完全性,而这种不完全合约,加重了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章N行三农信贷业务及其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N行三农信贷业务概述

  一、N行三农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N行是肩负服务“三农”责任的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宁夏下辖23家经营行(均涉及三农信贷业务)、共有219个营业网点,无论是城市还是县域均能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农行因农而生,多年来始终耕耘三农信贷业务,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农村环境、农业产业和农民自身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三农信贷业务成本高、收益低、风险高、三农贷款不良率远高于其他贷款品种。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多年来N行勇担服务“三农”的社会重任,三农市场份额逐年增加,三农信贷业务政策不断完善,三农信贷产品逐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本地水稻、枸杞、羊绒等特色农业产业的金融需求,2016年度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46亿元,扶贫贷款70亿元,在宁夏国家重点贫困县新增贷款13亿元,余额达到86亿元,其中西吉、海源和泾源三家行的贷款也分别突破十亿元。近年来,N行紧紧围绕“四化同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向重点贫困县投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围绕乡村休闲旅游、扶贫移民及特色村镇建设,推出农民安家贷、助业贷等特色产品,2016年累计投放以上领域贷款16亿元。另外,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2000余户发展规模经营,带动上下游20多万农户增产增收。针对贫穷户推出了“脱贫致富贷”专属产品,贫穷户在不存在不良记录和明显风险隐患的情况下均可申请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贷款申请通过率,有效解决了贫穷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止2016年底,已发放“脱贫致富贷”9300笔、合计3.9亿元。

  二、N行三农信贷业务主要产品及特点

  N行的三农贷款产品创新不断,从开始单一的小额农户贷款和农村生产经营贷款发展到目前的妇女创业贷款、农村土地财产抵押贷款、农家乐贷款、油茶贷、快易贷等等,这些贷款虽有特点,但它们都以农户小额贷款或农村生产经营贷款为基础的特色贷款,所以,本文主要介绍常规的以下两类贷款产品。农户小额贷款是指中国农业银行为满足农户农业生产经营和家庭消费需求,向农户发放的小额自然人贷款。农户小额贷款要求一户只能有一个成员申请贷款,额度起点3000元,最高不超过10万元,根据农户的生产经营和综合收入情况采用一般和可循环两种贷款方式,其中一般贷款方式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可循环贷款方式单笔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贷款额度使用期不超过3年。担保方式多样,期初主要有信用担保和抵押担保两种方式,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逐渐出现了“公司+农户”、“担保基金+农户”、三权抵押等担保方式。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是在农户小额贷款的基础上,解决农户从事规模化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的大额贷款,与农户贷款的相同点是贷款方式、期限和担保方式要求一样,不同点是贷款额度起点10万元,贷款用途为农业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不包括农户家庭消费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石汉祥.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武汉大学学报,2003

  [2]陈俊元.商业银行农户贷款风险管理综述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08

  [3]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经济学博士文库出版社,2008

  [4]王箭.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及控制研究:[博士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8

  [5]徐莉萍.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中国的实践:财经科学,2007一

  [6]李峰.防治农信社“顶冒名贷款综合症”需多管齐下: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

上一篇:从“三农”问题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社会问题 下一篇:NIE工程对“三农"报纸发展新思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