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12 08:36
摘要:针对农民与“三农”专业人员能方便互通的需求,设计以云计算机理论为基础的“三农”信息平台,网络服务端采用私有云平台,在农民客户端以手机云模式进行“三农”信息综合应用对接。让信息能进行智能化处理和快速交互,在“三农”信息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云计算;三农;私有云;手机云
2012年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1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36亿,占整体网民的26.5%,占农村总人El的20.7%;另一方面,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为9694万人,占农村网民总体的71.3%。新兴低廉智能手机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农民上网门槛,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手机连接互联网,尤其以移动手机为主要互联网接人方式高速向农村地区渗透。另据新三农网信息,2012年农业部与电信运营商签订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积极引入3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三农”领域,积极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国电信积极参与“三农”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建设、农业综合信息化服务、信息村建设、平安联防、田园快讯、信息大篷车、智能农业等多个领域信息化应用中取得较大成绩。
1“三农”信息需求分析
目前,“三农”信息平台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类是以电视、报纸等为主体的传统媒体信息平台。该类信息平台属于自上向下的宣传模式,覆盖面广,信息内容丰富,但广告内容多,农民对其信息可信度大大降低,有限的阅读能力让很多人无法深入理解传统媒体内容,并且信息只能从上往下流动,农民不能反馈“三农”信息,对于农民遇到的具体农技问题无法在线解决,农产品商机信息也无法精准获取。另一类信息平台是以网站、网络聊天、微博、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主的信息传媒平台¨””]。针对“三农”信息平台,目前学者一方面主要以Web1.0网站技术研究为主,主要目标是建设基础网络信息平台或者专业信息发布网站,而关于农民对“三农”信息的接受程度、便捷性、综合性等方面的研究等鲜见报道。
1.1信息内容需求农民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三农”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处理和存储个人信息。在农作物的实时种植、灌溉、防病虫、动物养殖及防病等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疑难问题,农民迫切希望农技人员在线实时考察,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农产品销售中,信息流人闭塞,造成农产品商业信息不对称,在投机商人、市场饱和等多重不利因素下,农民迫切需要农产品销售渠道及产品市场情况等商机信息,来销售很多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农民也迫切需要信赖的专家来解读最新的国家“三农”政策信息,以便及时掌握农业生产的趋势。另外,农民需要对“三农”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永久存储,以便在将来做参考;作为普通网民的重要部分,需要应用软件安装、升级和使用等方面更加简捷;还需要个人信息资料的备份、重要信息推送等方面的需求。
1.2信息交互方式需求传统的农业散户无法长期与农业科技人员进行直接沟通,鉴于农业生产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农技人员不断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而鉴于农技人员的匮乏性及生产成本,这种方式在农产品生产中几乎很难实现。另外,农民不仅需要获得农业政策、农产品销售信息,而且需要反馈及咨询相关技术人员问题,即信息需要对等交互。而在信息的交互深度上,针对农村信息流动的特点,主要存在“人情关系”与“耳传身教”的信息传递方式。农民往往比较信任自己的乡村邻居,“三农”信息在这种身边的口述中进行不断传递,对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农民来说,这种方式的沟通更有利于他们的理解与判断,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被欺骗,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对人际沟通这一信息渠道的信任度。总的来讲,对于受教育文化较低的广大农民受众,需要有值得信赖的人传递信息,并且信息描述简单易懂。部分具备网络访问习惯的新兴农民则侧重于更加快捷方便的网络体验,能通过各种简捷的方式与“三农”专家进行对接,并能快速地获得各种“三农”综合信息。农技问题的迫切性、农产品商机信息的即时陲、“三农”政策的传递等需求,给“三农”信息综合信息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嘲lel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Balance)、云管理平台等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对于云计算,目前的研究理论主要倾向于3个层次架构: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旌即服务)。除了3层架构外,也都认为云可以被分为3种: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另外,云计算平台可以划分为3类: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以及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自云计算概念一出,已经进入Web2.0的时代,很多技术的发展方向都是基于Web2.0,基于在线办公或者是公文流转、办公自动化酌。SaaS在线服务技术已经在Office在线办公等领域(例如google文档平台)广泛发展,即把软件当成一种服务。私有云领域应用SaaS可胜任各种信息交互平台应用。
2.1私有云
私有云(PrivateClouds)随着公有云的安全危机与企业改造成本限制而产生,设计初衷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私有云的构建要求该单位拥有基础设施,并可以控制在该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私有云可部署在单位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将它们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私有云具有灵活性,是目前企事业单位从服务器模式过渡到云模式的最佳选择。在“三农”信息平台中,基于Web2.0的即时信息交互模式给服务器带来沉重的负担,上千人同时访问服务器易造成服务器死机;而在其他空闲时段,服务器则在浪费电力资源。另外,在软件管理、数据库管理等问题上,服务器维护工作繁重,引入私有云模式符合技术发展方向,也正好应用了私有云的特点。
2.2手机云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逐渐具备了较强的计算、存储和处理能力以及触摸屏、定位、摄像头等功能组件,特别是拥有了操作系统和开放的软件平台的智能手机,几乎囊括所有个人电脑的功能。当前主要的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有Google的Android、微软的Windowsmobile、No—kia的Symbian、Apple的lOS和RIM的BlackberryOS等。Android系统以其开源免费、界面友好而广泛应用于中低端智能移动终端。采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手机,除了具备通话和短信功能外,还具有网络扫描、接口选择、蓝牙I/0、后台处理、能量监控、节能控制、低层次内存管理、持久存储和位置感知等特殊功能,这些功能使得智能手机在社交网络、即时通信、GPS信息、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3“三农”云信息平台
针对地方“三农”信息平台的建设,各级供销社人员担当非常重要的服务“三农”的角色。以现有的供销系统IT技术资源,建设基于私有云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开发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三农”信息客户终端和应用软件,可以让农民与“三农”专业人员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的“三农”云服务。“三农”信息平台服务端信息模型如图l所示。农民通过手机云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农技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可通过对接收到的农民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在线开出“三农”技术“药方”,实时通过即时通信手段反馈给农民。政府部门需要把最新农业政策进行本地化解读,并以快速信息平台为手段及时发布到农民手机上。供销社人员分别收集来自农民和农产品收购方面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归类,帮助农民甄别和理顺商业信息,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并及时反馈给农民。
4结语
在云服务平台上,信息是不断累积的,并能进行智能搜索和应用,在新一代“三农”信息建设中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该方式不仅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也将是“三农”信息平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君君,李瑾,秦彩云.农村信息服务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231—3235,
[2]张健,冯志谦.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浅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9.olo(24):29—30.
[3]杨木容.“三农”政策信息服务建设的研究——基于31个省级农业政务信息网的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1(7):19—23.
[4]邵魁德.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为“三农”信息化服务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825—10828.
[5]田巍.面向吉林省三农远程教育平台的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849—2850.
[6]张坤朋,孙瑞,刘震,等.河南园林植物昆虫信息查询系统的研建与开发[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52—3354.
上一篇:梅州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下一篇:关于“三农"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