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9 10:19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依赖“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高素质农民贡献力量,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国家实施“三农”战略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加强农民工的新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素养;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和人文关怀,为培育未来新型农民打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环境;拓展留守农民的就业渠道,重视农村留守女性的培育等方面,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培育的路径和新型留守农民综合素养培育的对策,从而为“三农”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三农”战略;现代新型农民;培育新思路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不断增强农民的幸福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三农”问题的核心为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农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将直接影响到农业、农村发展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以人为本”,培育出一批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高素质农民,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创造更多的收入,从而全面地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此前提条件下,本文对“三农”战略下现代新型农民培育新思路展开论述,以对我国“三农”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与保障。
一、现代新型农民的构成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呈持续稳定增长状态,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现代新型农民不局限于传统的在农村以务农为主的劳动人民,由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型留守农民共同构成现代新型农民体系。在市场化经济发展中,民工劳动力市场逐渐打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市,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而且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其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均较高,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建设需求。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整个农民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呈上升趋势,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所获取的收益明显高于传统务农,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从而间接地提升他们的幸福感,继而产生巨大的动力。我们以皖北地区为例,据调查,皖北地区的人口总数为3133.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高达2533.39万人,所占比例大(8l%),可见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另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外出务工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达823.22万人,所占总人口的1/4以上,在整个农业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也高达32%,总体来看,皖北地区已经成为安徽省重要的农业人lZl流动输出地。除此之外,从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641.89万人来看,di;'b出务工总人口的87%,而且他们的流动方向主要以浙江、江苏、上海为主(就近原则)。另外,新型留守农民在农业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人力劳动投入明显下降,劳作效率及质量明显上升,而且新型留守农民是农村的主要活动者,这些留守农民往往占据着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新型留守农民年龄位于中老年阶段,而且没有一技之长,外出务工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长期在家务农思想较为活跃,且在务农之外,具有大量的富余时间,可以到小型的农业企业工作,除了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还能获取额外的收入,从而提升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新型留守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人、农业生产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建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全面地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养。总的来说,我国的新型农民由新生代农民工与新型留守农民共同构成,但是均需要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从而为农业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三农”战略下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培育的路径
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待遇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以及额外的增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差,对应的工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低,往往导致生_III难,充分地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而且大量的实践证明,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与他们的薪资待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即: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越高,其对应的薪资待遇水平越高。因此,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的培育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三、“三农”战略下新型留守农民综合素养培育的对策
(一)培育未来力量——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和人文关怀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揪心,留守成为外出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主要生存状态,而且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格外地引人注意,已经成为社会建设常见的一种病态,不但严重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化建设等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教育政策的完善,因此,需要培育未来力量——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和人文关怀,针对留守儿童,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其构建更加健全的教育体系,鼓励支持更多的支教或者优秀的、有意向的教育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并且加强留守儿童学校图书馆建设,加强留守儿童学校各项教育设施的完善,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无论任何岗位的教育工作者,都要与留守儿童保持密切的联系,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针对他们的个性特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调节他们的情绪,从而减少留守儿童心理疾病的产生,从而保障未来力量,促进相关建设项目质量的提升。
(二)大农村科技投入,指导留守农民学习掌握生产新技术
近年来,许多中小型企业扎根于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这也间接地有利于提升留守农民的综合素质,而且对留守农民有计划地进行农业基础知识以及实用技术培训,促使他们边学边用,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督导他们自我反思,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的自我成就感,继而改变他们传统的思想,认识到与现代社会发展相接轨的重要性,在多次的实践活动中,找到自我满足感,提升他们对生活的幸福感知能力,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农业、农民、农村和谐统一发展。此外,在指导留守农民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中,加强专业技能的融合,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留守农民更加便捷、深入地掌握技术内涵,从而间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三农”战略下现代新型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强且设计领域比较广的工作,其顺利开展且获取理念的培育效果,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如国家、政府为其提供政策支持;教育部门为其提供教育体系指导、师资力量等;相关技术部门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与管理;相关督导部门为其提供技术监控、管理效果评价等服务等。在“三农”战略下现代新型农民培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协调发展,且不可急于求成,需循序渐进地落实。因此,只有不断提升新型农民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养,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聂亚珍.基于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的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52-54.
[2]洪艳,覃华.现代农业中新型农民培育——基于大湘西低碳旅游发展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1(1):125—129.
[3]余玉娴.加强新型农民培育达成社会建设的机制分析——以广州地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16):156—158.
[4]唐明,徐素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民培育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1):37—39.
[5]曹国丽.现代农业视角下新型农民的培育途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2(6):238—239.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