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6 10:40

  摘要:本文从农产品加工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农产品加工各环节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提出了宴现农产品加工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保对策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自立的基础。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国家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在全国掀起了农产品加工经营的热潮。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之后又一能极大地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创举。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现代农业应当走“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模式…。农产品加工不仅应追求最佳经济效益,还应注意资源优化配置,永续利用,循环再生,与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农产品加工的可持续发展。但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加工,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致使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势必影响农产品加工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1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与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的产业化至少呈现出如下特点:(1)规模迅速扩展。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由于要实现农业化,就必然要有一定规模。因而在某一区域某一作物(或是某一家畜)的种植面积(或养殖规模)从总量上讲,是原有规模的几十倍或几百倍;(2)生产资料投入剧增。为了提高产量,生产资料的投入大量增加,如农药、化肥、地膜、饲料的用量均有明显增加;(3)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但在规模扩展,投入增加,龙头企业崛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1.1农产品加工业产生的环境问题农产品加工的关键是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能促进主导产业形成和发展,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尼头企业。但由于资金、技术的不足和环境意识欠缺,龙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及噪音等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对环境特别是农业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污染。

  1.2化肥流失产生的环境污染

  化肥是当前我国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化肥的用量不断增加,以临汾市为例,据临汾市农业环保站调查:2006年,全市农田化肥用量平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927kg/hm2,各种农作物对化能利用率,一般氮为40%~50%,磷为10%~20%,钾为30%~

  40%]。不合理的施肥制度使化肥的营养元素经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进入地表水,导致水生生物大量繁殖,水中溶液氧下降,水质恶化,鱼虾死亡。化肥还造成地下水中硝酸盐积累,其含量甚至超过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此外,大最施用化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失去平衡,土壤出现板结。

  2生态破坏问题

  2.1水土流失问题

  许多地方为解决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土地匮乏,山地、坡地、薄地比重大的问题,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但不科学的开垦,使原有的土壤植被破坏,多年熟化的好土变成了生土,从而破坏了土壤植被的生长环境,使植被种群改变,土壤侵蚀加剧,出现了新的水土流失。有的地方甚至不惜以砍仪森林,破坏草原来扩大种植面积。从面,直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致使降水减少,灾害频繁,土地沙化、风沙肆虐,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2.2单一化种械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农产品加工要求某一作物的种植面积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优势。为实现这一目标,单一作物在某一区域的种植面积可能达到几十万亩,甚至数百万亩。这种种植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生物种群平衡,一些生物种群会自然消失,另一些生物种群会大量增加。这就为这种作物的易感病虫害创造了大面积繁殖的可能性,从而使病虫害的防治难度增加,防治费用升高。如果防治不及时,则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近年来,一些地方大面积松毛线虫繁殖,使成百上千公顷的松林遭到灭顶之灾,就是因为大面积单一种植松树而引起的。个别地方蝗虫成灾,也与单一种植某一作物不无关系。

  3环境保护对策

  3.1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落实科教兴农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深入开展广泛的环境保护宜传教育,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农民从自身作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但环境保护教育与科教兴农结合起来,各级农业科技服务站、“三下乡”活动、农民夜校等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的部门和活动,要把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地膜覆盖技术的时候,不仅要说明地膜对农作物的增产的好处,也要把地膜污染土壤的事实告诉农民,教育他们节约用膜,尽可能地回收地膜,或采用可降解地膜。农村中学、职业中学、也要开设环境保护课,向他们系统地传授环保知识,环保技术,培养新一代农民。

  3.2把农产品加工与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良好农业生态环境是确保农业生产风调雨顺,高产优质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的种植业产业化基始会有什么发展,会有什么效益。因此,任何地方的农产品加工首先应该是一项农业生态工程。应对区域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明确水、土、草原、森林、生物等自然要素的生态功能,通过积极引导,开展生态经济建设与示范园内外大量的生态工程表明,它们的生产线多半是由转化太阳能的“生产者”、畜禽类“消费者”和微生物类“分解者”组成的,整个生产过程是变度为宝的闭路循环。搞“种养加”相结合,推进农产品加工,必须事先进行优化设计,充分论证,运用生态学原理构筑生态工程,这是农产品加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那厚泽,陈领生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2):15.19.

  [2]李波中国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域利用[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9(4):9-15.

  [3]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农业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48-51.

上一篇:农产品加工机械信息化发展浅析 下一篇: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