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5 10:37
摘要:规模养猪是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方式,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如果养猪场产生的大量粪尿得不到妥善处置和充分利用。将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猪粪尿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物质能,以猪粪尿厌氧发酵为纽带,充分利用沼液和沼渣作为发展种植业和渔业的肥料或饲料,形成“农林渔牧”生态农业体系,不仅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剖析了小、中、大3类猪场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律、生产模式、系统结构及其效果。结果表明。为了促进规模养猪健康发展,形成“农林渔牧”生态农业体系,养猪专业户必须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政府要加强猪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促进猪粪尿资源综合利用。
关键词:规模养猪;生态农业;废弃物利用;环境保护
1规模养猪遭遇环境瓶颈
我国有着悠久的养猪历史,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农户利用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养猪成为生猪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大城市近郊土地稀缺、政府对禽畜养殖的环境污染从严管制,农户散养生猪逐步减少,规模养猪快速发展,并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比如,2007年江西全省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猪场共6500多个,其中年出栏数达万头以上的157个,饲养的肉猪占全省年出栏总量2500×
10°头的68%。
2综合利用养猪场粪尿资源大力发展
生态农业如表1所示‘扪,猪粪尿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农耕时代一直是种植业的主要肥料来源。猪粪尿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钠、钙营养元素,基本上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沼渣中除了沼液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外,还有腐殖酸等有用物质。利用沼液、沼渣做肥料或养鱼的饲料,建立“农林牧渔”生态农业生产体系,不仅可以使物质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而且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西赣南农民创建了农户“猪一沼一果”生态农业模式。人畜粪尿在沼气池发酵后产生的沼气用来烧饭照明,解决家用能源;沼液喂猪可以节省饲料,用于叶面施肥肥效显著,还具有一定预防病虫害的作用;沼渣还田可以提高肥效30%~40%以上,另外还有保护山林植被、减少传染病发生、方便生活、减少砍柴烧饭的劳动强度、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到2007年,全省共113x104家农户建有沼气池,占农户总数的14.5%[3]。农业部把这一模式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南方模式加以推广。
3规模养猪为基础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江西不少养猪场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猪场产生的粪尿资源带动农林牧渔生态经济发展,形成了许多有效模式,较为典型的模式包括以下3类。3.1小型猪场的生态农业模式小型猪场一般年出栏肉猪500头以下。发展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创新组织形式,将农户“猪一沼一果”模式¨o放大,把沼液、沼渣作为农业、果业、经济作物的肥料,沼气输送给村民作为家用能源,所有的废弃物都得到合理利用,对环境几乎不产生污染。江西修水县是修河的源头地区,当地政府和村民都比较重视水环境保护。养猪专业户将猪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猪场的规模不大,以便周边村民充分利用猪场的沼液、沼渣和沼气。比如万年养殖公司将猪场分散在两个地方,每个猪场存栏生猪500头左右,各投入资金50000元修建两个70ITl3沼气池和一个20m3的储气柜,猪粪尿和冲栏水全部进入沼气池厌氧处理,抽取部分沼液及时冲洗猪栏,猪场周边闻不到臭气。通过协议的方式,沼气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家用,沼液和沼渣以较低的价格卖给村民做肥料。当地农业生产以水稻、桑蚕、中药材种植为主。秋冬季节水稻不需要肥料时,桑树、中药材仍需要施肥,一年四季沼液都得到充分利用。养猪专业户与村民的关系十分融洽。3.2中型猪场的生态农业模式中型猪场一般年出栏肉猪50010000头。由于猪粪尿数量较多,简单地放大农户“猪一沼一果”模式不能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厌氧处理后的沼气、沼液需要用多种形式消化利用。萍乡市泰华养猪场采用“猪场+养猪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猪一沼一农一渔”生态农业[4]。
4发展规模种养生态农业的对策建议
规模养猪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规模养猪产生大量的猪粪尿发展生态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障这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健康发展、不断推进,在养猪专业户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的同时,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加大扶持力度。
4.1加强猪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过去我国养猪以家庭散养为主,猪粪尿排放作为面源污染看待,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规模养猪发展以后,猪场污染已成为重要的点源污染。对规模养猪场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对猪场污染源排放要进行有效监管。
4.2新建规模养猪场需要设置一定门槛
今后一个时期内,沿海发达地区的猪场向中部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产业转移的过程本身就是产业升级的机遇。因此,当地政府要适当提高准入门槛:若不建设沼气池处理猪粪尿。便不得新建、扩建养猪场;对已有的没建沼气池处理猪粪尿的猪场要限期整改。
参考文献:
[1]吕爱清,邱爱保。卞新民。等。江西食物生产波动特征与效率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2):196~201.
[2]张正敏.农村能源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胡振鹏,胡松涛.。猪一沼一果”生态经济模式[J].自然资源学报,2006(5):638~644.
[4]贾仁安。王翠霞,涂国平.等,规模种养生态能源工程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张永泰.高效养猪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论贵州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下一篇:丽江拉市海流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变迁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