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5 10:33
[摘要]生态农业这一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阐述了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就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的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了贵州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点和目标,并提出加快生态农业的科技化、生态农业生产标准化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重点;发展目标;贵州
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文件强调: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搞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能够缓解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产过度开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广大农民居住环境,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主要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用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uJ。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份,农业发展面临人多地少,生态脆弱,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等问题。寻找一条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以应对贵州的实际值得深入思考。林树森省长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以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大县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原产地引种和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导向、农民增收、稳扎稳打、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并向优势区域聚集。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模式也多元。如何发挥贵州的优势与应对贵州发展中的劣势与矛盾,如何将贵州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深入推进,这些问题影响到贵州的整体发展。
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及贵州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生态农业的界定
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学、农学、资源环境科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原理与方法,以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多组分、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体系【2]。生态农业,强调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吸纳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能源、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规模化推广与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相结合,将循环生态农业建设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推动以生态能源、生态养殖循环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2.2贵州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
建立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促使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贵州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从贵州的基本省情和农业长远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农业产业化创新发展为核心,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技术集成战略、政策支持战略与分步分区推进战略,并结合科技、政策、管理、公众参与等机制创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资源环境安全的共赢目标。
3贵州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走贵州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新要求。实现贵州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必须综合考虑。有的研究者强调,人口、粮食、资源和生态是影响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E6]。发展生态农业是贵州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马贤索等[71强调,贵州应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贵州生态农业发展,需要转变观念,需要制定贵州生态农业建设规划,需要完善工作体系、出台相关政策,需要加强农业的科技化与农业生产标准化等,从而驱动多种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通过系列措施的实行以促进其稳健发展。
3.1转变观念,促进贵州生态农业发展
整体上,针对贵州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思路和方法,以创新的思路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把建设生态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对农业的环境污染和环境整治紧迫感的认识.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意识、人口控制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宣传生态农业理念,使消费者与生产者更加自觉投身于生态农业建设,确保贵州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3.2制定贵州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结合相关项目
加以建设。促进贵州生态农业发展建设贵州生态农业,需要从贵州全省的角度,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根据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能源开发等项目结合起来,提高贵州生态农业建设水平。
4对策措施
为保证规划的有效落实,县域主管部门及相关责任单位应采取系列对策措施,如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健全管理体系、实施评估与考核制度等组织与管理;完善相关的激励和扶持政策及法规措施;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建立与健全农业投入和农民培训转移等体制与机制;积极开拓资金筹措渠道和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帅文波,刘黎明.基于景观生态规划的县域生态农业规划方法探讨[J].生态经济,2005(8):78—81,91.
[2]魏彬彬.高淳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6.
上一篇:论绿色发展理念与高效生态农业 下一篇:利用猪场废弃物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