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3-05 10:25
摘要: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就是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寻求产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为主要原则,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目标。要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树立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产经营、技术保障与产业开发体系;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生产与市场消费需求;必须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带动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进而探索并创立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的持续发展道路。本文结合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观点,分析了主要内涵与意义,阐述了实践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绿色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对策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与决心。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就是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价值取向,寻求产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统筹协调发展为主要原则,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目标。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为着力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在现代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时,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以及吃好的问题,更要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实现宜居宜业宜生的现代化目标。因此,要避免盲目发展生产而破坏自然生态与污染乡村环境现象的蔓延,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与巨大的危害。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与统筹协调的原则,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的优化统筹工作。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要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优化实施创新驱动、统筹协调、绿色开发和开放共享等战略措施,力求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污染防控率,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
1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内涵与意义
1.1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内涵
农业发展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目标,就必须寻求继承弘扬传统农业精华并优化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构建与其相适应的产业经营与技术支撑体系。实践证明,高效生态农业的兴起,顺应了这一发展的需求,其中包括与区域特色相映衬的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有机农业等生产方式与配套技术。尽管形式各异,但是内涵相近,都属于高效优质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发展的范畴。何谓高效生态农业?早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体思想,全面阐述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意义与内涵[1]。就科学定义认识,高效生态农业就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就其主要内涵而言,高效生态农业是以满足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乡村绿色生产为载体,以生产优质产品为举措,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实力,着力强化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优化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农业高效生产与优化经营模式。与传统生态农业相比,高效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要全面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综合指标;高效生态农业的特征是具有高产高效的统筹兼顾性与优质安全的持续发展性;高效生态农业既要关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又要注重实现高产优质目标;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形态与绿色技术体系,既不同于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石油农业,也不同于纯天然、自循环、低产出的有机农业。就其生产经营而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既要符合区域资源禀赋实际,注重强化内涵发展与创新驱动;同时又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注重强化生产效率与产业经营[2]。高效生态农业生产与经营过程,将体现4个方面明显特点:一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二是更加注重环境友好,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属性;三是更加注重生态保育,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四是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
1.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的内在关系与统筹协调。总书记提出著名的“两山论”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我们既要金山银山,着力发展优质经济;更要绿水青山,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关键内涵就是只有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展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高效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其无疑是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有助于创立一条生产技术先进、适度规模经营、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友好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传统生态农业的转型升级与增效提质无疑是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就理论意义认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是如何实现乡村经济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耦合,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兼顾,相得益彰。就实践意义认识,推动高效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乡村绿色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要坚持以市场绿色消费需求为经营导向,要坚持以提高产品竞争实力为主导举措,要坚持以农业持续发展能力为内涵核心,要坚持以转型升级整体发展为综合属性,全面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总体目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为集约化高效经营与生态化持续生产的有机结合,既有现代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经营效率,又有生态农业绿色化与高优化本质内涵。很显然,发展富有区域特色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重要意义就在于:有利于提高粮食(农产品)生产能力;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与建设新农村。其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4个方面:1)具有地域性。就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和能量输入的要素而言,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2个方面。如何有效发挥物质与能量投入的有效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者影响)着富有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和产业开发模式,物质利用与能量转化无疑是高效生态农业经济的重要发展基础与有效支持系统。高效生态农业在生产模式选择与技术优化方面受限于所在区域的资源特色与区域优势,其产品也相应具有特定的市场需求性,并在区域内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2)具有独特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就是要发挥区域优势,创立生产模式,转变发展方式,组织开发经营,进而充分体现品质差异、时间差异、季节差异和营销服务差异。独特性还包括传统生态农业的精华部分的传承与弘扬,特别是要继承先辈们在种植、养殖、加工方面创造的先进经验与特色工艺,包括具有高效的复合生产模式和优质的技术产品绝招。3)具有规模性。要通过产供销一条龙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管理,实施种养加立体开发与有效结合,优化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开发与经营系统,将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成为循环利用的耦合体系,保障高效生态农业的稳定生产与持久开发优势发挥,进而获得规模经济发展的良好效益。同时高效生态农业要引入新技术并予以改造提升,要通过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技术集成应用,强化区域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工厂化、高优化经营机制实施,形成高效循环与良好生态环境。4)具有效益性。要针对市场需要,组织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统筹考虑市场需求、消费能力、综合效益,优化选择高效生态农业开发项目。要结合区域农业发展实际,选择与构建富有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获得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的经营收入,增加乡村的农民收入、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防控农业面源的污染、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效生态农业最终目标。
2高效生态农业的实践与若干启示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创新循环利用实用技术,尤其要注重产品高效优质,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节约资源;建设美丽绿色乡村,要弘扬生态文明优良传统,尤其要注重统筹兼顾经营,着力防控污染,保持环境友好。实际上,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过程已经面临着两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是全国每年7亿吨种植业秸秆要如何提升循环开发的效益,实现变废为宝与综合利用。二是全国每年40亿吨养殖业废弃物要如何拓展循环利用的途径,培育新兴产业与防控污染。要突破上述的瓶颈问题,其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大力发展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着力实施废弃物转化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着力实施资源化多级开发技术,提高污染防控率;这是必然的趋势,更是紧迫的任务。
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思路与对策
3.1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
从各地的进展分析,目前生态农业还难以形成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态势。要着力突破仅是简单概括性描述的研究方法局限,应当进一步深化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的作物营养结构、循环利用途径与物质转化机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进一步加强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配套研究。这无疑是未来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与集成推广的重点方向之一[12-15]。就此,必须强化科技攻关与机制创新,着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应用水平,以求增强科技创业的引领作用,使规模生产模式建设能按照发展规划要求来优化设计与集成实施。高效生态农业规模生产模式研究,除了要强化产业结构、生产功能、技术标准研究外,还应对生产模式的优化度进行分析,注重对区域适应性机制与综合性效益进行系统评价。此外还应加强区域性高效生态农业规模生产模式的技术参数和适用条件的深入研究。就发展思路而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机遇期与转型新常态,要着力以高效生态农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尤其要重点把握4个体系的构建:一是要健全高效生态农业与绿色发展的支持政策,加快构建多层次与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要强化高效生态农业与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加快构建高效性与便捷式推广服务体系;三是要培育高效生态农业与绿色发展的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多元化与层次性的经营体系;四是要建立高效生态农业与绿色发展的监测评价标准,加快构建可量化与易比较的考核体系。
3.2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就发展对策而言,必须注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联动发展,必须注重推进高效经营生产,采取以下主要对策:1)结合生产实际,要强化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及其集成推广。随着农业工业化与乡村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传统生态农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尤其是现代农业发展对土地、水资源的刚性需求将在不断增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与农业争地争水的矛盾也将会不断加剧。同时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如何走出“偏施化学肥料,耕地培育滞后,生产成本提高”的误区,则必须注重农业生产的增量提质与转型升级,改变拼资源、拼投入、拼环境的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重点要突破选育利用率高与抗逆性强的品种及其配套实用技术,特别要加强农村畜禽养殖过程污染综合治理,推广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生态循环的生产模式,实施化肥与农药零增长及其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力求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2)注重绿色发展,要合理统筹高效生态农业数量质量双增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数量安全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安全。目前城乡居民对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地洁净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餐桌上的安全”与“舌尖上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为此,要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绿色化技术,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全面提高高效生产与优质产品的经营管理水平。就此,一方面要大力推广肥药双减与有效替代技术;另一方面着力实施有效监测,并建设监管平台与产品质量调控体系。主要农资的应用要实施实名购销、经营登记、去向监控的制度,同时要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确保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数量与质量双增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M]//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09.
[2]翁伯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N].福建日报,2017-02-14.
[3]郑百龙,陈奇榕,刘荣章.福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08,3:30-33.
[4]张卫红.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J].中国市场,2016,38:193,197
上一篇:论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 下一篇:论贵州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