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8 10:53

  摘要:农产品加工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为促进昆明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昆明市农科院科技人员对昆明市农产品加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对策建议

昆明市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对策

  农产品加工业对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l】。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昆明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表明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21。为促进昆明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昆明市农科院科技人员对昆明市农产品加工现状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相关政策

  农产品加工是带动农业发展的引擎,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核心【3l。根据《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打造带动全省、联结全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优质农产品重要集散中心、农产品信息及电子商务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和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增值收益。

  2加工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几年来,冷冻干燥、超高压灭菌、膜分离技术、辐射保鲜、无菌包装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4】。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和效益链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8年,昆明市农业龙头企业达490家,合作社达4500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5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0多家,涉及农产品研发加工的市级科研单位1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昆明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原特色都市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花卉、蔬菜、中药材等重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绿色食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深入推进“一县一示范”工程,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重点县、林业重点县。

  3存在的问题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当前创新是昆明食品行业的最大不足,食品行业研发投资不到销售额的1.5%,低于其他产业;同时,自我开发能力欠缺,产学研结合不到位是目前制约昆明市食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产业层次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农产品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初级、粗放、低档产品多,高级、精细、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比较短,深加工比例小,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同质化比较严重。

  3.2加工企业技术水平较低

  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昆明农产品加工产业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加工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传统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多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还在沿用传统技术,生产设备普遍老化,以半加工、粗加工为主。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意识比较弱,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精深加工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部分企业虽有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的需求,但因企业规模小,流动资金有限,设备更新改造的程度低,转型升级慢。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缺乏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科研和技术人才。

  3.3缺乏组织载体和协同创新平台,扶持政策及配套研发专项资金不完善

  在昆明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布零散,深加工数量少,技术含量低,加工与研发脱节,多少加工企业只有加工没有研发,新产品无相应研发技术人才做技术储备支撑,在经济转型升级时,多数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难以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产品缺少竞争力,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农产品加工研究创新联盟组织载体与协同创新平台,公共资源没有得到更好的整合,科技转化率低。

  3.4自主创新能力弱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阎。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开发层次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上一篇:鲁南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融资案例研究 下一篇:阜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