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视角下关于初中教学的思考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6 10:42

  摘要:本人深入基础教育实践,从高等教育的研究视角去思考和感悟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高等教育研究者深入基础教育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开拓思维,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同时还获得了对本专业教学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视角;初中教学;思考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本人由组织安排到鞍山市第二中学挂职任副校长。虽然这半年时光短暂,但对我个人来说收获颇多,意义非凡,对个人今后的工作影响深远。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领导同事,给予我新的收获、思考和积淀。在挂职锻炼期间,我严格按照预期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认真工作,边干边思考、总结。挂职期间,主要完成和参与的工作有听课(公开课、随机听课、试卷分析课等)、集备、教研组试卷讲评与分析、例会等。同时,还积极参与其他校园活动。整个过程中,都认真听、研、评、讲,积极配合,总结经验,与两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改革,思考策略。

高等教育研究视角下关于初中教学的思考

  一、深入基础教育实践的心得

  (一)收获新知,开拓思维

  在挂职时期,时刻感悟到只有深入基础教学,才能真实地发现问题,才能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固化思维才能开拓思维,收获新知。在二中的教学中,突出的教学类型就是试卷分析,做得非常到位、精确,这就是他们优于其他校的地方。试卷分析、讲评不是个别老师的个人行为,而是集体分析讨论的精华,详尽彻底,全面深刻,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做全面指导,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传播,凸显个人优势、经验和长处。这一点,应该对我们的大学教学有所启发。大学教学中的考核,结课考试完毕之后只有试卷分析,没有讲评,且没有对学生面授的试卷分析和讲评,学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不知道得分的缘由,而学生其实非常想知道关于试卷的情况,尤其是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这对下一阶段科目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可以尝试开设师生间关于考试问答的平台和空间,传递关于考试的正确答案,试卷上出现的答题问题等,在公开公平的背景下共同成长,不仅学生学习了,进步了,教师也可以凭此了解学生的答题思维,在“复错”的模式下,师生互相了解,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二)提高了专业研究水平、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人对挂职期间的听课做了整体规划,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去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授课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行政级别的老师的课,以便学习不同的任课态度、情绪、风格等,并与自己的教改研究相结合,收获详细全面的经验。实践获知,二中的课程分解非常细致,授课细腻认真,师生都争分夺秒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知识的巩固性训练做得非常强化深刻,精益求精。教师在新授课上的风格差异不大,但在试卷分析、习题课等其他课型上的差别则较为明显,当然于此也体现了老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别。本人从他们的课堂上也学到了很多,边听边思考,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二、对本专业教学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1)二中的语文教学体系非常全面、细致,课程类型划分得也很细致,分为新授、教研、习题、试卷分析等,因此知识分解细化,课程结构合理紧凑,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好。考试训练反复深刻,是突出的优势,但过多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有些课堂模式较固定,有僵化的局限,如在讲?论语?不同章节的内容时都采用同一模式教学,其实可以尝试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变换授课模式,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要考虑这样的情况,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分组式讨论、竞赛式教学等只在公开课或内容特殊的课堂上进行,不能每节课都进行。新授课的模式在集体备课中形成,较为固定,可变可发挥的空间不大。综合上述情况来看,这些应对我们正在转型的大学教学教育有所启示。结合初中教学教育特点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和实践培训,以“优质的成手”亮相、入职。本科教学单位可以尝试开设这类“量身定制”型课堂,尝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加大实训强度,在实践实训的过程中,全方面打造“优质的成手”。

  (2)对于一流的基础校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过于简单,可以有很多剩余时间补充课外知识,突显教学优于其他校之处。但个别班级只求熟练掌握,不求深入拓展。精准训练很到位、深入,进入复习较早,复习的频率高,重复性很强,稳、准、精、达,这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但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部分占据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多于新授课,而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综上,是本人深入基础教育,从高等教育的研究视角去思考和感悟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晓晓.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初中教学管理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6).

  [2]李智辉.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衔接[J].教学研究,2007,30(5):468-470.

  [3]郑淑云,李玉华.导师制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内江科技,2011,32(6):202.

  [4]徐海南.谈导师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旬),2014(5):24.

上一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区域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