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6 10:39
摘要:高校行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自主评审权,这不是政府对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的放权,从根本上讲,这是高校应有办学自主权的回归。在现行的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下,高校应从教师岗位工作职责要求出发,转变传统的单一学术水平评价标准,从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三个基本职能出发,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条件,建立公正公开公平的评聘标准和程序。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
一、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背景分析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职务制度源于1986年中央职改领导小组转发原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实行条例》。30多年来,尽管该条例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高教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正能量的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986年版的条例内容已经不适应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要发挥高校在办学中的主体性,关键之一是自主建设师资队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不能够再由政府相关部门来撑控,必须把教师职务评聘权回归高校,以便高等职业院校结合校本特点,探索建立符合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规律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价体系。
二、评聘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回归高校,不是学校代替政府做评聘工作。最主要的转变体现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指导思想改变。学校自主开展评聘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教师职务岗位工作能力和业绩为主的评聘标准。高校以教师专业职务评聘为抓手,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适应高校办学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制度相结合,实现专业技术职务制度与岗位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以“问题”和“业绩”为导向,注重岗位工作实绩,把师德师风、工作态度、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作为评聘主要依据,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评聘”的评聘原则。“公开、公平、公正”是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原则,其内容包括:公开申报资格、评审材料、评聘结果公示制度,以及申报条件、评聘程序公开制度。学校自主开展评聘工作,有利于学校根据现有专业的分类,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评聘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将推进改革与保持平稳过渡结合起来。特别是在由政府主导向学校自主的转变过程中,做到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结合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促进行业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员进入教师岗位。
三、以教师岗位工作要求设置评聘条件
(一)关于基本条件的设置
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岗位工作要求,设置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条件,应包括以下6个基本部分:教师资格证书、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学历(学位)和资历条件、继续教育条件、教学经历和学术研究成果要求等。具体分解为8个方面:一是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风端正;二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现职工作合格;三是获得合格学历(比如,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四是现职工作年限要求,比如,原则上申报评聘高一级职务要求任现职不少于5年。五是按国家和省(或学校)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要求,结合专业技术工作实际需要,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等继续教育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六是生产实践经历(新任教师须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师岗前培训)。七是学生工作,有担任班主任(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历;八是学术水平要求,申请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所提交的论文须得到相应的学术水平鉴定。
(二)业绩条件的设置
在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设置上,将专业技术岗位工作(这也是教师岗位必须承担的工作职责),制定申报者业绩条件。比如,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特点,业绩条件应包括以下7点:一是有系统讲授课程的能力,包括实训或实验等实践性课程,并按教学计划安排组织、指导实习、社会调查,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二是完成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建设工作量、科研(社会服务)工作量。三是有工厂、企业或实习(实训)基地的工作实践的经历,职业岗位技能操作达到技师水平;四是参与实验室(实训车间)建设或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具有处理、解决重大复杂、关键性技术问题的能力;五是担任班主任(辅导员)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六是主持过科技(或教学改革)项目,并承担相关管理与服务工作;七是社会影响力要求(如担任专业教学(学术)组织负责人,或兼任企业技术(管理)顾问等)。
四、建立公开公开的评聘程序
(一)设立评聘工作机构。学校成立专业技术职
(二)设立评审专家机构学校成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校长担任,其他成员原则上从各学科评审组评审专家中选取。评审委员会下设学科评议组(简称“学科组”),由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内外专家组成。学科组的职责是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对其是否达到评审要求的学术水平进行评议。各学科组的评委成员由学校根据申报人专业等情况在评审专家库里随机选取,原则上,校外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学院组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以下简称评委库),评委库由校内外同行专家组成,各学科专家人数不少于抽取评审专家人数的3倍,其中校外专家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评委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审工作开展前进行调整。遴选进入评审专家库的专家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良好的科学品德和职业道德,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原则性强、有全局观念,能认真履行职责,遵守评审工作纪律;二是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取得显著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并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工作第一线;三是有高校教学、科研、生产经营和工程技术工作经验,担任本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校内专家由本人申请、所在部门推荐,学校审核后入库管理;校外专家由个人申请或其他高校(或行业协会)教师管理部门推荐,经学校审核后入库管理。
五、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从政府主持转变为学校自主的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核心改变是在指导思想和评聘标准上,即从过去以学术水平为主要评聘标准,转向以教师岗位工作业绩为主要评聘条件设置。在这一对高校教师工作评价改变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根本上转变高校自主开展教师专业技
术职务评聘的认识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力回归高校,不应放在政府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的下放的好政策上,也不应列入“放管服”的政府职能转变范畴。这一权力能否真正回归高校,关系到高校是否具有教师队伍建设的自主性。高校自主开展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符合高等学校办学规律,是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不是政府的仁慈和赋予,应当从根本上理顺高校管理理念。30多年来,高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建设与高校职能不协调的现象,比如,教授不上讲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以至于教育部不得不下文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
(二)树立正确的评聘工作的指导思想
评聘工作指导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展示着这所高校的办学理念,为这所高校教师群体指明了方向。作为一所学校整体的代表,不是校长和学校领导,教授才是真正的学校形象代表,教授团队既代表了学校的学术水平,也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文化。教授队伍为社会提供了大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观察点。正如俗话所説,一所高校有什么样的教授,就会有什么样的高校。因此,建设高水平大学,关键是拥有一支高水平教授队伍,这批人具有学术创新能力、能够引领思想潮流、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将校园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师〔2017〕12号.
[2]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986年3月3日发,职改字〔1986〕第11号).
[3]对高校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60-62.
[4]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现状与对策.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4(4):70-72.
[5]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2018.
上一篇:高职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建设探究 下一篇:高等教育研究视角下关于初中教学的思考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