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6 10:21
摘要:目前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业地域分布不合理,企业生产能力差别大,大多都还存在生产能力超载且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同时省内欠发达地区由于加工生产条件恶劣而导致大多数农产品安全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以油脂加工为例,本研究拟对各产区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础条件进行调查取证,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提出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布局建议,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调查研究;区域布局;油脂加工
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和减少采后损失,带动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最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2]。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制造业也在面临着快速增长之后的艰难时期,遭遇着如劳动力价格上升、外需骤减、资源环境紧张等诸多不利因素[3],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挑战与机遇摆在了中国制造业面前。调查发现,目前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生产中存在着地域布局不合理、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等诸多不利因素[4-7],若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势必会降低省内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从而损害种植者和加工企业的根本利益,最终影响加工生产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1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粤西两翼地区比其它地区有大中型粮油加工企业的绝对优势,即粮食加工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和沿海地带,兼顾粤北山区投资发展适度规模的粮油加工业。肉猪、肉鸡、柑桔、无核黄皮、荔枝、凉果、肉桂、蚕茧、松脂等主要分布在粤西(如云浮、湛江等地)。湛江拥有水产加工企业近300家,年加工能力近60万t,加工产值70余亿元,是我省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广东生猪肉加工主要集中在粤东和粤西地带,而粤北和珠江三角区域分布较少。粤东集聚了大量水产品和卤味产品的加工企业,其中新兴县是“中国果品加工之乡”,郁南县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罗定市是“中国肉桂之乡”,云安县南盛镇是“广东省柑桔生产专业镇”,云城区城郊型农业商品基地远近闻名。广东温氏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超百亿元,“温氏及图”是我国养鸡行业第一个驰名商标。香港稻香集团投资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东莞万好食品有限公司东莞横沥镇建成投产,是广东省目前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
2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存在问题
2.1农产品加工企业区域布局不甚合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农产品加工业企业集中,人口密集,消费量大,是商品重点消费地带。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人口状况较为接近,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处于初级加工状态,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花生加工为例,据2013年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报告,广东花生油加工一直是广东省花生产业的弱项。广东省现有约7000多家油脂加工厂,遍布全省各地主要以加工花生油为主,占70%以上,其次是烘焙花生加工。这些生产企业是具有影响力的龙头花生加工企业,如深圳嘉里粮油有限公司、广州粤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但数量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区域。花生主产地粤西地域却很少具有影响力的龙头花生加工企业,几乎没有成规模的企业带动,绝大多数的企业属于手工作坊式小型加工厂。由于规模化龙头企业较少,小型企业就出现技术更新缓慢,相互之间无序竞争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广东花生种植资源优势突出,主要产地如电白、茂名、惠州等地,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乡镇,村落的小型榨油企业虽多,却远不能消化每年生产的0.8亿kg花生,大部分还要靠外地解决,一部分销往肇庆的鲜花生和广州的花生米,分别用来加工咸干花生和榨油或食品加工,另一部分是本地的小榨油坊消化或外省客商收购。对于种植量少的产地如清远,用于榨油的花生原料却不足,导致多数加工小型企业开工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加工设备。总之,广东省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提高其经营水平,调整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特色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业新格局;由表2可也看出,如何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各产业加工比例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集团的问题急需研究[11-12]。表2广东省农产品加工比例结构%类别占农产品加工产值的比值(全国)占农产品加工产值的比值(广东)农副食品加工业2510纺织业2926食品制造业86造纸业及纸品业。
2.2部分地区加工生产条件恶劣
由于加工布局不够合理,加之管理监督力度不够,农产品加工质量尤其是安全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省内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质量体系、检验监测体系、食品安全及质量认证体系尚不完善,且大多数企业还没有通过HACCP、ISO9000和ISO14000认证。总之,监管力度不够,质量检测手段不统一,食品卫生安全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13-14]。在油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中小型加工企业较多,而且农村小作坊榨油比例仍较大,特别是广州花都、从化、肇庆、清远、湛江、茂名等地区,非法生产加工的花生油充斥市场,油品存在掺假、黄曲霉毒素超标等问题。生产不合格食用油的主要为小型企业和小作坊生产个体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密度、酸值、黄曲霉毒素、加热试验、过氧化值等不合格。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密度是食用油的特征指标,代表着食用油的纯度。造成食用油不纯的原因,一是生产企业制备调和油和普通油用得是同一套设备,且个别企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普通油中掺入设备中遗留的调和油;另一方面,一些生产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故意在食用油中掺入其它价格低廉的食用油。酸值、过氧化值和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了存放时间过长的原料生产食用油,导致成品酸值、过氧化值和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二是加工标准低及成品油存放时间过长,在较高温度和含水量过多情况下,长期存放与空气接触,导致氧化酸败变质;三是生产过程中菜籽的焙炒温度控制不好,产生了局部高温,使其酸败变质。加热试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型生产企业及小作坊的生产工艺条件比较落后,缺少二次过滤装置,不能对产品进行有效和及时的处理,导致油脂在加热试验中容易出现较多的沉淀物;二是生产企业沉淀设备不完善或未按生产规程操作,沉淀时间不够,造成析出物严重超标。总之,解决如何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克服小农户的劣势,同时又发挥出小农户效率高、责任心强、承担风险能力强等优点,形成外部规模效益,打造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等问题。
3规范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的对策
目前,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市场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前进,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4]。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客观需求,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15]。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结构调整,把它视为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内容[16-17]。尽管我省已有了“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政府+企业+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企业(外国企业)+基地+农户+市场”模式等众多的经营模式,且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社会效益,但考虑到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特殊作用,有必要思考运用以下发展应对思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冰.广东省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化对策研究[J].南方经济,2002(5):27-31.
[2]傅江景.广东出口贸易比较与竞争优势分析[J].学术研究(广州),2012(4):56-59.
[3]靳晓华.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林业经济,2013(3):108-111.
[4]张惠娜.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与广东新农村建设[J].广东农业科学,2007(11):27-29.
[5]魏益民.国外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工业发展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4):27-29.
上一篇: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下一篇:关于农产品加工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