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6 10:19
摘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升级对策: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受到产业集群的影响日益加剧,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由于产业集群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研究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当前,中国一些区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从整体看,这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多。因此,研究特定区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内涵
农产品加工业指的是基于农产品进行直接加工和再加工的工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民收入增长和减小城乡差距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创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和地位。所谓产业集群,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教授将其界定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一些相互联系并且在地理位置上较为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Lorenz(1992)指出集群指的是链接的易用性和可用性允许人们构建信任、合作和竞争的私人关系。但是针对农产品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针对该产业进行界定时,要综合考虑农产品加工业的特殊性,例如其涉及的行业多,品种复杂,加工等特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之间的差异体现以下两个维度。第一,两者规模不同,前者规模小于后者。第二,选择的地理位置差异较大。前者倾向于与原料产地相关的位置,而后者并不重视地理位置上的选择。因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界定应将地理位置和加工原料作为其优先选项。其具体内涵为:在农产品加工原料丰富多元的基础上,构成的相关联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其他机构的集合。这个集合的主体,既包括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也涵盖了其产业链相关企业及机构,它们是一个专业化的利益共同体。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特征
(一)服务专业化
区域的灵活专业化是农业产业集群的一个凸显特征。很多与农业相关的产业聚集在一个限定的区域内,从而彼此之间形成密切的关系,具有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的特点。通常,这种灵活专业化是内在产生的,这些都是农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从而实现区域的规模经济。尽管农业产业集群横跨一、二、三产业,但是农业产业的产品大多以一、二产业为主,因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只有具备这种特征,才能够称之为产业集群,否则不具备产业内涵和专业化的特征,仅仅可以被称为空间集群。
(二)网络化
网络是各种行为主体间相互沟通、传递资源时构建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网络化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产业集群内部各个经济体之间因为专业分工不同,所以构建密切的关系。这种网络化包括两种形式,即正式的合作网络和非正式的合作网络。所谓正式的合作网络中,各个行为主体间会由合同构建正式的合作关系。而一些行为主体由于长期的固定交往而形式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则是非正式的合作网络。农业产业链较长、且易于产生新的增值环节。若产业集群形成,那么集群体内将涵盖多个联系紧密的产业,生产要素将会通过各种联系渠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农业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从而凸显集群的经济效益。
三、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不高
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还处于起步阶段,集群内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各企业之间关联程度不高,存在着产业集群规模小、层次低等问题。集群内企业由于横向联系较少,各自为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使得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真正的集群企业分工协作,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使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很难发挥出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竞争力不强,营利能力较差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高,没有发挥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国有企业“一支独大”的现状没有明显改善,企业利润率不高。例如,2013年上半年,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49.46亿元,同比减少34.63亿元,下降41.19%;实现利润总额-927万元,同比减少2.77亿元,;实现净利润-1137万元同比减少2.76亿。①
四、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升级对策
(一)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
通过政策引导、财税支撑等手段,加大对垦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信息平台,实现产业内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不断强化区域内企业间的学习和交流。通过资源、产品信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共享,促进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发挥集群优势,实现利益共享。同时通过外部因素和合作共赢进行产业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协同竞争,优势互补,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更广阔的外部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提升集群内企业竞争力。
(二)提高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契机、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核心业务突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由农产品初加工向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转换;进一步强化农垦总局的宏观调控,发挥其对市场的规范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管控,构建产品诚信体系,维护“北大荒”品牌价值,并促进这些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全社会对产品的认知度;通过政策引领、项目扶持、财税支撑等手段,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适度放宽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平台,为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扶持;按照产品特色、地域特征、资源优势等,构建特色产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区域品牌一旦形成,其影响力将辐射区域内更多相关产业聚集,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刘友金.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GEM模型解析与GEMN模型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7(9).
[2]吴显亮.现代产业体系视域下垦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学理论,2013(11).
[3]吴菊安.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J].农村经济,2009(5).
上一篇: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绩效评价 下一篇: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合理性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