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目标及展望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4 10:54

  [摘要]互联网医疗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既推动了医疗改革的深入,又带来了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及医疗决策方式上的改变。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需要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兼顾以医生、患者、医院、保险和药品为主的五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在医疗改革过程中,为促进各利益相关方受益,互联网医疗需要进一步优化传统诊疗服务模式、医疗资源配置,改造诊疗服务流程、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推进医疗大数据应用、使诊疗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同时重构医疗产业、改变医疗服务市场。当前,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医疗监管、隐私保护、筹资经营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为了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面信息化,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尤其是给互联网医疗发展保驾护航,要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统筹协调医疗服务业利益相关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逐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健康;利益相关方;监管

  互联网医疗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是以用户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传统医疗体系内信息、资金、物料的流通方式,以在线方式进行用户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的总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使更多产业跨界融合,医院、医生、患者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医疗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近年来,社会老龄化及慢性病因素使得医疗健康市场扩大,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成熟期,其发展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及利益相关方进行解析,理清其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对其发展的未来进行展望,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医疗服务业发展方向,并科学地规范其发展路径。为了深化医疗改革的进行,我国继出台医生多点执业、线上处方药、远程医疗等方案后,颁布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为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指引。互联网和其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医生多点执业、线上处方、远程诊疗等服务可及性大大增强,有助于推进我国的医疗改革。[1]

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目标及展望

  一、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及利益相关方

  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健康消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以及健康医疗卫生总支出占各国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健康同经济增长发展之间存在着多种作用机制。[2]互联网与传统医疗的融合,整体上将减少卫生服务支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间接促进经济增长。[3]互联网医疗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福利及健康人力资本、劳动的生产要素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现实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所涉及的各利益相关方的重要影响。

  (一)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

  为互联网医疗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政策方面,我国明确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业务应用建设、推动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基础数据库和专用网络建设,同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目前,我国医院间数据共享程度还不高,现有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不利于医院之间的数据共享。经济方面,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医疗类健康支出持续上升,国家公共医疗卫生经费支出仍然很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个人和国家通过互联网医疗提升公共医疗支出效率,将促进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新兴产业得到极大重视和发展。社会方面,目前我国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医疗支出远超平均人群水平,而根据日本、欧洲公共医疗卫生支出与老龄化人口正相关发展的情况,可以预知,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也将导致我国社会整体医疗费用上升。技术方面,4G技术极大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也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数据云端传送,以及医院药房定位提供了便利,随之快速增加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也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用户基础。此外,家用医疗器械、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技术上的进步以及市场上的推广,年轻一代新兴用户群更高的科技参与感也将促进互联网医疗进一步普及。[4]总而言之,我国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方面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如何在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下建立整合医疗服务体系,将成为医疗改革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互联网医疗发展利益相关方

  互联网医疗在市场中,主要包括医生、患者、医院、保险和药品五个利益方。各个利益相关方均在服务提供和接受方面存在一定瓶颈,互联网医疗将有助于改善存在的问题,建立更好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问题为:医生工作强度过大,合法收入需增加;医疗机构的约束限制,又通常不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影响其获得合理收入,与前期学习投入和后期承担风险不符;医生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以及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改革上的需求,需要互联网医疗充实以医生为服务提供主体的内容;医生诊断准确率需要提高,临床经验应更快获取。行医过程中,医生主要痛点在于:诊断环节对患者治疗方案、病情发展、生活习惯的掌握;获取和自己业务领域及能力范围相匹配的患者,降低工作难度和风险;及时了解治疗相关药品和实验科研信息,获得最新资料。此外,院外康复环节中,由于医生在医院工作强度较大,缺乏精力对患者进行后期跟踪监测,对慢性病和大手术患者的需求难以满足,连续治疗的缺乏需要互联网医疗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总体上而言,如何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在互联网医疗中解决医生多点执业,在取消药品加成后,鼓励医生提高其合法收入,并在诊断和康复阶段更好跟踪患者的状况,不断通过互联网手段学习新的病例,进行自我学习和培训等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互联网医疗发展目标

  我国医疗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医药分开,通过药品流通市场化,推进医生自由执业,促使公立医院改革,最终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核心目标是为公民提供更好医疗服务,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促进企业、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受益,推进医疗市场发展,消除行政化和垄断。[5]互联网医疗目前主要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模式、改善服务流程,以及产业生态的调节和改变来不断深化医疗改革,促进产业发展,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1.优化传统诊疗服务模式、医疗资源配置。传统医疗服务存在诊疗难度大且支出高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疗服务中应用水平的提高,应努力缓解患者在传统医患模式中事前缺预防、事中体验差、事后缺跟进的问题,使患者可通过互联网自我诊疗,并通过互联网医疗客户端检测自身健康数据,做好事前预防;在诊疗过程中,应使患者可依靠移动医疗实现挂号、问诊,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事中体验。[6]努力发展远程医疗及移动医疗,提高医院线上就诊能力,完善个人医疗数据信息,简化个人医疗方案的制定。[7]

  2.改造诊疗服务流程,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流程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为满足医疗安全及医疗服务效率提升的要求,医疗机构需要通过流程管理改善服务品质,提升安全性及服务效率。1999年,澳大利亚西悉尼地区公共医疗服务中心,针对中心就诊流程及付费流程,完成了完整业务流程再造项目。2003年,英国伦敦的Hilinggdon(希灵顿,伦敦郊区地名)医院通过工业工程方法改善了血液医疗流程。此外,学术界其他研究表明,基于工业工程理论,可以应用精益生产理论、约束理论等对医院进行流程改进。手术流程的并行处理,以及提高医疗系统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数量,也会显著提升医疗效率。[8]

  三、互联网医疗发展展望

  (一)互联网医疗发展挑战

  互联网医疗在传统医疗行业基础上,发挥互联网对于行业资源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医疗过程有机结合,提升行业创新和效率,连接了医疗产业上下游更多的相关产业,将价值链延伸从而形成新的价值生态系统。在集中了互联网和传统医疗行业优点的同时,二者所面临的挑战也集中于“互联网+医疗”之中。[4]医疗卫生行业包含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从业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及IT(信息技术)开发商。医疗卫生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服务体系主体的行为、关系和过程进行综合管理,才能达到整体收益最大化。[10]医疗卫生服务业互联网化的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管理机构获得更加完整规范的数据,IT开发商得到开发项目推进信息化进程,居民能看到自己完整健康档案,医疗卫生服务从业者能获取更多信息从而便捷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研究机构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11]

  (二)互联网医疗发展策略建议

  通过对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的讨论,以及发展主要目标的解读,针对互联网医疗发展存在的挑战,可以得出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发展环境对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作用、医疗卫生服务业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产业发展促进作用,以及缩小和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方面。针对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相应发展路径,以保证我国互联网医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优化路径。在政策方面,我国应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用政策法规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实施有效监管;在经济方面,应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国家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同时通过互联网医疗来降低成本;在社会方面,鼓励生育,减缓我国老龄化速度,控制我国社会整体医疗费用;在技术方面,应鼓励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科技创新企业对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等进行研发,在确保其可靠性的前提下,向公众进行推广。

  2.人民健康水平提升路径。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同等重要,为改善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效率,间接提高个人收入,互联网与传统医疗的融合,有助于减少医疗成本,保证健康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提高个人生产率,我国应努力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意识,加强公民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做好疾病预防和其他基础医疗服务工作。

  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基础。但是,还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卫生服务业涉及利益相关方较多、不同地区差异大的国情,形成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医疗的普及。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风险的规避,需要政府、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服务消费者共同努力,使医疗资源利用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以及全国范围医疗服务水平均衡提高,以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全面信息化,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颖,孙长学.“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6,(3):33-35.

  [2]王弟海,崔小勇,龚六堂.健康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5,(8):24-55.

  [3]AghaL.TheEffectsofHealthInformationTechnologyontheCostsandQualityofMedicalCare[J].JournalofHealthEconomics,2014,34(1):19-30.

  [4]邵忠.中国互联网医疗体系的研究与探索[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

  [5]宫晓冬.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6]孙东东.“互联网+医疗”风险的认识与防控[J].科技导报,2017,35(1):156-158.

上一篇: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分析 下一篇:湖南省109家医院病案编码员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