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4 10:1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理解、掌握基础性汉语言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方式、领会并赏析文学创作、培养对汉语言文化知识的热爱和向往的关键阶段。文章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巧妙地设置问题及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引导学生针对性地探究相关的知识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实效性和灵活性。

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1合理转变教师传统、陈旧教学观念,重视提问教学理念巧妙渗透

  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一些语文教师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过分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注重学生语文学习技巧、要领的掌握,注重课堂教学中重、难知识点的实质性讲授,相对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提问互动、忽视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忽视学生课堂教学感受和内心体验。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合理化转变自身的心理角色和定位,不再扮演传统意义中的“教书匠”,应摒弃一成不变的教学套路和模式,认识到三点:其一,“勤学苦练”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更应重视启发式提问教学模式的妙处,使学生灵活变通地接受、理解和内化知识,不再通过机械重复地“苦练”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与复习;其二,“填鸭式”不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授模式,小学生也是有着丰富情感表达的有机个体,不是“空着脑袋”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者”,更应是与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个体、自主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的个体;其三,“题海战术”不再是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唯一途径,更应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互动的过程,学生从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勇于质疑、大胆创新,自主表达和展示个性化观点及想法。语文教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教师应尽多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在语文提问式教学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另外,有效的师生沟通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提问环节,克服畏难心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另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尽多阅览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将创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践行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

  2提高教师职业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增强提问的艺术性、趣味性

  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教师在进行提问教学时,应遵循以下三原则:其一,艺术性———相关研究表明,语文教师艺术性语言风格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正向迁移的作用,语文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借生日》一课文时,教师可以以生活化话题“买什么生日礼物”“如何庆祝生日”“如何写生日寄语”等为导,打开提问互动的“话匣子”,学生对“庆祝生日”非常感兴趣,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其二,矛盾性———语文教师应充分注重提问“矛盾性”的巧妙运用,将文章中的内部线索、内在矛盾以及文中信息与现实生活的差异点作为突破口,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启发学生以矛盾、辩证的正反两面客观地认知事物、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容讲授完,巧妙地提出问题:如果乌鸦最后没有想到用石子填满水瓶的办法,乌鸦还可以怎样去解决生存问题?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巧妙地变通后,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应保持怎样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教师还可以以“乐观、豁达”为主题,要求学生续写课文或者写课文读后感等。其三,科学性———小学语文提问教学,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提问应基于语文教材文本内容。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语文课本是具有科学性、基础性、思想性、教育性、阶段性、实用性等特点的纲要性学习文本,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知识点。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提问时,应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针对性、选择性地进行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和成效性。

  3为学生营造愉悦、宽松教学的氛围,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应充分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为提问教学模式提供宽松、自由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问题答案的探究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视频,学生津津乐道地赏析视频,对视频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随后,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在朗读课文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和探讨如下问题:孩子们,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小蝌蚪和青蛙妈妈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假如你现在是青蛙妈妈,你想来介绍一下自己吗?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表现出怎样的心情?课文告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故事?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迪呢?等;学生在情境交融的多维度教学环境中,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激烈探讨、分析。

  4结语

  妙用提问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启发式提问教学理念有机地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中,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提取、运用能力的提高,确保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

  [2]余荣虎,冯上荣.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

  [3]杨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之浅见[J].中国西部科技.2010(35)

上一篇:动机理论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下一篇:历史故事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