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机制教学难点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3 10:02

  【摘要】在产科的教学当中,分娩机制是一门较难的教学,这主要是由于分娩机制教学当中,其理论知识涉及几何原理、力学原理、医学原理等多门学科,并且分娩机制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性,因此在实施分娩机制教学时具有较大的困难。在临床教学时,对分娩机制的教学尤为重要,这对提升分娩的顺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分娩机制的教学。在以往临床的教学当中,主要是开展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教学,致使分娩机制的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娩机制进行教学干预,之后进行针对性应对措施干预,使得教学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而本文主要对分娩机制教学难点的现状和应对措施展开综述。

  【关键词】分娩机制;教学难点;教学模式;应对措施;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助产专业中,学生需要接受全面的产科教学,其中生理产科是产科教学中的重点知识[1]。在对学生开展生理产科的教学过程中,正常分娩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是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提升正常分娩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正常分娩的教学内容中,分娩机制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这对产科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在多年的临床教学经验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分娩机制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为了突破分娩机制的教学难点,应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进而提升教学效果[2]。本文主要对分娩机制教学难点的现状和应对措施进行全面综述,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具体如下文:

分娩机制教学难点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1分娩机制在产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1)分娩机制的学习,是对前端知识的总结:在对学生开展分娩机制教学前,学生已经接受过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的教学,这时学生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同时学生也接受了妊娠生理、妊娠诊断、产前检查等多种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此时,学生借助学习分娩机制的知识时,可以对以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了解自身对以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效的巩固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3]。

  (2)学生通过学习分娩机制可以充分掌握分娩助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以后工作当中必须用到的知识;若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分娩机制,则会导致其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较大的困难,甚至不能正确的进行助产[4]。

  (3)在临床实际的分娩过程中,容易遇到难产的现象,而充分的掌握分娩机制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提升学生以后工作时处理难产的技能,特别是处理头位难产。学生需要全面、正确的掌握分娩机制,方可处理胎位异常的难产症状。在分娩机制教学过程中,若学生不能掌握“内旋式”结束时对胎头与盆骨的关系、矢状缝位于盆骨那条经线上、枕骨在骨盆腔内的方位等理论知识,这就致使学生不能确定助产士应助胎头旋转的角度和方向[5]。因此在对学生开展分娩机制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教学,使其认知到分娩机制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进行准确的定位;分娩机制教学是为以后难产部分教学的铺垫,是一体、连贯的知识教学,当学生掌握了分娩机制的知识和技能后,后面的教学也会较为顺利的开展[6]。

  2分娩机制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基础较低,对于分娩机制的理解能力较差,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对分娩机制的内涵进行全面的理解[7]。

  (2)在现在的社会中,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电脑、手机的用途越来越大,已经渗入到人们的各项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这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看手机的现象越来越多,并且学生的指控能力较差,不能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课,导致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了解,进而使分娩机制的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8]。

  3突破分娩机制教学难点的方法

  (1)采取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以增加学生对分娩机制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在对学生开展分娩机制教学时,老师可以拿出盆骨的模型对学生开展教学,在教学课堂上指出盆骨的骨性标志,并由同学进行回答;同时提出盆骨的各径线,让学生说出正常数值,以增加学生对分娩机制教学的知识掌握度。在分娩机制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拿出新生儿的模型,并由学生回答出新生儿头部的结构、颅缝、囟门、各个径线的正常数值以及起止点,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印象,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10]。

  (2)在分娩机制教学课程中,老师可以把新生儿模型放置于盆骨模型内,详细向学生讲解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出现转动的原因,以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一步对助产知识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这个课程的教学,可以导出新的课程。

  4体会

  在开展分娩机制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语言上,老师要将分娩机制的每个定义和过程进行全面的讲解;在文字上,老师要将所有的知识进行精准的表达;在图像上,要保证每位学生均可以看懂,并且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可以由学生联想到骨盆和胎儿的正确关系;在模型上,要求所有学生均能熟练的模拟,并且接近临床分娩的过程。通过多种临床教学方法的结合,使所有学生均能完全掌握分娩机制的治疗,并且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5结论

  在现在的分娩机制教学中,其具有较多的难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础差、指控能力差等,学生不能很好的接受课堂教学,进而使得分娩机制的临床教学效果较差。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做到理论结合图片、模型、影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对分娩机制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并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际工作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金鹏.高校助产专业助产学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4):214-216.

  [2]余梦婷,王乐园,刁冠伟,等.体验式分娩模拟教学在国内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561-565.

  [3]任乐.系统性拉玛泽分娩法联合分娩球助产在高龄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6):798-799,804.

  [4]李宏,李淑红,苑芯瑕,等.BTEC理念下助产技能综合实训在中职助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4):1722-1725

上一篇:俯视小学教材,正视初中教学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初中教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