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视小学教材,正视初中教学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3 09:57

  摘要:“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是中学和小学科学教材中都涉及的内容,但中小学的教学目标不同.作为初中教师不仅要正视初中教材,同时要俯视小学教材,才能把握好中小学衔接点,抓好连接点,补充间断点,拓展深化点,真正做到九年一贯.

  关键词:动滑轮;定滑轮;杠杆

  中小学科学教材有很多相同内容,但教学目标不同.作为初中教师不仅要正视初中教材,同时要俯视小学教材,才能把握好中小学衔接点,抓好连接点,补充间断点,拓展深化点,真正做到九年一贯.“定滑轮和动滑轮”小学和初中都有这节内容,浙教版初中科学安排在9年级上册第3章,教育科学版小学科学安排在6年级上册第1章.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特点;通过实验、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操作感受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初中科学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说明滑轮的实质是杠杆,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作为初中教师上这节内容时,应该事先清楚学生现有知识、中小学衔接点、实验活动的侧重点、学生自主探究困难点等,才能有效组织实验教学.笔者通过仔细阅读小学教材及教参,对浙教版初中教材中“定滑轮和动滑轮”3个实验解读或改进.

俯视小学教材,正视初中教学

  1实验活动

  1)观察滑轮,并指出它的结构特点.2)请用滑轮、细线、铁架台等设计2种方案,要求利用滑轮把钩码提升起来,在图1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

  2实验活动

  1)如图2(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G1.2)如图2(b)所示,通过定滑轮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下拉动钩码,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并与钩码的重相比较.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2(c)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否变化.3)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和滑轮的总重G2.如图2(d)所示,通过动滑轮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拉动钩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并与钩码和滑轮的总重相比较.

  3实验活动

  在图3(b)和(d)中分别作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分析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省力,而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有人会说,小学6年级学习的内容,到9年级才重新被拾起,中间经历了3年,学生学的知识早已遗忘,所以初中教师无论小学是否学过,都重新再来.该想法是没有道理的,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在教学时,教师应帮助孩子唤起旧知,学习新知,提升能力.初中教师应对小学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清楚知道学生在学之初有哪些基础,哪些可以一带而过,哪些必须重点讲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好中小学科学衔接点,抓好连接点,补充间断点,拓展深化点,使中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九年级上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93‐94.

  [2]郁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13.

上一篇:新时代我国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下一篇:分娩机制教学难点的现状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