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武汉水运发展策略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1 11:24

  【摘要】为完善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武汉市水路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探讨武汉水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武汉水运发展策略:加强水运通道建设,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航道网络体系;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分明、绿色高效现代港口体系;加强船舶运力革新,构建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的绿色运输装备体系;发展现代航运业务,构建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推进集疏运服务,构建较为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安全监管体系。

  【关键词】武汉市;汉江;长江经济带;水运

  2011年1月,国务院制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首次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发展战略写入国务院文件,从此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定位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赋予了武汉“加快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重任和期望。面对新时期新要求,武汉水运要抢抓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结合城市产业布局,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航运业务,提升运输服务水平,转变经济运行模式,为全面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复兴大武汉提供坚实支撑。

新形势下武汉水运发展策略

  1武汉水运发展现状

  1.1水路通航条件武汉市境内拥有长江、汉江等通航河流24条,通航总里程668.3km。武汉长江大桥以下71km为Ⅰ级航道,航道最小维护水深达4.5m,可通航5000吨级海船;武汉长江大桥以上74.5km为Ⅱ级航道。武汉市地方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见表1。在“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的长江航道开发战略指导下,武汉市开展了汉江航道整治与支流河道的整体开发,提高航道通行能力,缓解衔接瓶颈,促进干支联网;在汉江航道相继实施了汉江航道整治一期、二期工程,汉江武汉段75km航道全线等级由Ⅳ级提高到Ⅲ级,航道通过能力提高1倍。

  1.2港口功能布局

  截至2016年,武汉港共有15个货运港区、1个客运港区、246个生产性泊位,港口通过能力9753万t,集装箱通过能力323万TEU,主要有集装箱、煤炭、铁矿石、商品汽车、石油及化工品等专业化码头泊位。武汉市目前港口布局建设情况见表2。近年来,武汉港推进港口功能布局优化,以阳逻、汉南、林四房、白浒山、江夏等港区为核心,涵盖集装箱、商品汽车、散货、石油化工、件杂货等五大功能的港口枢纽正逐步形成。武汉港已成为辐射长江流域的航运中心,是中部地区的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大宗货物中转港、外贸货物主通道。

  2武汉水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航道通过能力不足,干支航道难以成网

  相对于宜昌上游库区航段及长江下游航段,长江中游航段因水深较浅仍为长江航道的短板,且制约了武汉与重庆、上海的顺畅连接,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受到阻碍,使武汉发展为中部对外开放高地的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同时,汉江航道武汉段通过能力难以满足舵落口港区、青锋港区需求,也难以适应汉江融入长江黄金水道体系的发展要求。另外,其他支流航道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整治,基本处于自然状态,航道等级维持在较低水平,造成干支航道难以沟通成网。

  2.2港区发展不均衡,港口功能较为单一

  目前武汉港功能主要以装卸、仓储为主,港区发展相对不均衡,近50%的港口设施是以自然坡岸为主的简易码头,功能性不强。部分港区内部还存在众多小码头、临时性码头,且专业化大型泊位少,造成岸线资源浪费。部分码头机械化水平偏低,港区内部通道狭窄,水、电、通信等设施不完备,环保、安全设施缺乏等,都影响了港口的进一步发展。

  3武汉水运发展需求分析

  3.1货运量预测

  近年来,武汉市水路货运量虽然受外贸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增长率波动较大,但总体上仍处于平稳上升的态势。2015年水路货运量增长率为7.8%。2009―2015年武汉市水路货运量情况见表4。

  3.2港口吞吐量预测

  2006―2015年武汉港港口货物吞吐量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十一五”期间实现增长31.5%,“十二五”期末较“十一五”期末增长27.7%。《武汉港总体规划(修编)》预测,2020年武汉港货物吞吐量为1.6亿t。

  4发展策略

  4.1加强水运通道建设,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航道网络体系

  推进长江干线、汉江航道提高等级,推进干支联网工程、地方航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两江一网”通航条件。提高长江干线的通过能力,加快推进长江“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实现长江中游常年通行万吨级船舶的能力,打通我国近海与西太平洋近洋港口通道。提高汉江武汉段的通过能力,实现航道常年通行2000吨级船舶。[1]积极筹划梁子湖、举水、府河、滠水、通顺河等支流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

  4.2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分明、绿色高效现代港口体系

  通过规划控制和项目建设,逐步优化港口功能布局,通过港口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应用,整体提升武汉港现代化水平。重点建设以阳逻、林四房、白浒山、江夏、汉南五大枢纽港区为核心,以集装箱、商品汽车、散货、石油化工、件杂货为主体的港口枢纽集群,逐步实现主要港区由分散型向集约型、混合型向专业型的转变。同时以阳逻港区、汉南港区为重点,按照“综合配套、港城互动、开拓创新、合作共建”的思路,打造“一港两园”样板港区,综合配套物流园、产业园,加速产、港、城融合发展,发挥长江航运和港口的综合竞争优势,着力提升港口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明术.武汉水运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水运,2009(11):73-74,91

上一篇:影响涟水县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下一篇:新时期发展农村“粮食银行”的意义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