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0 10:06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粮食信息化技术,从农村粮食收购信息化、粮食收购结算信息化、农村粮食储藏信息化、农村粮食运输及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我国农村粮食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做了分析,同时对我国农村粮食信息化发展方向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农村;粮食;信息化;技术
我国政府一直对粮食储备安全高度重视,特别是1998年以来,粮食储藏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粮情测控、谷物冷却、机械通风、环流黑蒸“四项”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十五”期间,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储粮理论,将中国划分为七个储粮生态区域,并在生态储粮理论指导下,以低温和气调为代表的绿色储粮技术在中国也得到大规模应用示范,正在建立和完善不同生态区域储粮经济运式行模。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农户储粮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对问题重视不够,农户储粮方式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从2004年开始,我国启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对农户储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2007年开始,国家启动了全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目前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我国对农户储粮技术的研究起步很晚,农村粮食物流和农户储粮信息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物联网在粮食仓储、物流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我国未来农户储粮技术的发展还应依靠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来获得进一步提升。
1我国农村粮食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
1.1农村粮食收购信息化
1.1.1替代感官测定的快速检测仪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精度,为实现粮油质量快速检测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根据我国相关标准规定,稻谷定等的主要指标为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含量和水分含量等;小麦定等的主要指标为容重、不完善粒、杂质含量和水分等;玉米定等的主要指标为容重、不完善粒、杂质含量和水分等。自“九五”以来,国家在粮油快速检测仪器开发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科技攻关与技术推广,针对目前我国粮食收购、储藏以及流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运用网络接口传输、图像识别、嵌入式、声学、机电一体化等现代技术,目前已开发出了系列粮食品质快速检测设备,广泛应用在粮油质检机构及粮库和现场收购,如粮食快速水分测定仪、粮油自动滴定仪、电子谷物容重器、检验用着谷机、检验用碾米机、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近红外粮食品质快速检测设备等。这些仪器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缩短了检测时间,减少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快速评价粮食品质提供了更准确、可靠的手段,同时尽可能避免了贸易纠纷,满足了粮食现场收购、仓储、流通等环节的品质快速检测实际需要,在粮食品质检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障了粮食流通工作的顺利进行。
1.1.2根油质量检测仪器的数据还存在数据“孤岛”,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许多检测仪器的研发主要是解决以仪器替代人工检测、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度,同时避免人为误差,还未提升到信息化的高度来系统地考虑问题,因而很多仪器还不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如检验用奢谷机、检验用碾米机、粮食快速水分测定仪等;有些仪器已经具备了数据传输功能,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接口协议,成为一个个数据“孤岛”,如粮油自动滴定仪、近红外粮食品质快速检测设备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检测仪器信息化的瓶颈。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粮油品种太多、太杂,致使在国外已经广泛采用的近红外粮食品质快速检测设备难以在中国得到推广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实施粮油品质检测信息化的难度。因而,进一步加强储粮品质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的研究开发,提高粮食收购、储藏、流通等调控环节的信息采集、追踪监控、信息分析能力,对于全面提高粮食品质检测水平,科学、合理、快速、高效的进行粮食收购、储藏、流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粮食市场流通等方面意义十分重大。
1.2粮食收购结算的信息化
随着粮食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化,现金结算方式形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收购的需要。近年来,粮食收购企业和银行机构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利用农户结算卡、惠农金融服务卡,通过粮食银行、网上银行等非现金结算方式来服务粮食收购资金结算业务,确保了农民卖粮资金即时到账,降低了现金流通的管理费用,也为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2技术发展展望
2.1农村粮食质量溯源
质量追溯系统是在产品供应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产品的原料或加工环节信息,以此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测在国外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应用,我国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农村粮食质量溯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粮食的储运特点决定了粮食安全追溯信息系统是层次化、集成多种应用的一体化系统,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较好选择。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一般由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和中间件系统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2.2电子交易
电子交易是指企业利用当代网络和电子技术从事的外部经营和营销活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粮食行业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也不断提高,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自身各项业务活动的需求不断高涨,粮食行业电子商务的前景被人们看好,特别是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流通市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在市场环境中取得优势已被众多粮食企业所重视,根据相关调查和分析,中国农业、粮食企业自身宜传网站已超过8000家,政府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办的农业、粮食类网站数量已经超过500多家。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粮展〔2011]224号
2杜政,唐瑞明,龙体销等.GB1350-2009《稀谷》。2009
3杜政,唐瑞明,龙伶销等.GB1351-2008《小麦》。2008
4杜政,唐瑞明,龙伶销等.GB1353-2009《玉来》。2009
5王红民,张元,万果果等。RFID技术在粮食收购中的应用[J]。粮食加工,2011,36(2):66~68
上一篇:我国农户储粮的现状与分析 下一篇:我国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