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20 10:21
摘要: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迅速,农村粮食物流作为粮食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运作联系着整个粮食物流的有效衔接,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然而,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粮食仓储设施简陋、中间流通搬运环节繁多、散粮运输不配套,导致粮食损失严重;粮食物流主体“大而全”、“小而全”,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低,专业化程度低,物流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因此,研究我国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对提高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效率、效益以及促进粮食物流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成本效益分析
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性商品,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发展改革、稳定大局的重要性物资。粮食物流联接着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在整个社会物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农村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中国农民一向有储粮传统,“藏粮于民”的现象普遍存在。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54647.7万吨,农村人口6711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0.05%,人均存粮353.8公斤,粮食总储量达23744.9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3.5%,占全国粮食总储量的50%以上,可见,在我国粮食储存中,农户储粮数量巨大。据国家粮食局调查,我国农户储粮每年平均损失为5%~8%左右,造成的粮食损失数量约250~390亿斤,折合经济损失300亿元左右【11。为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保证国家粮食产量及粮食安全,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并且让农户的存粮流动起来转变为农户的活动资金增加农户收入,使得在农村大力发展粮食物流势在必行。
1.1.2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1)理论方面:物流运作模式研究是现代粮食物流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将充实和完善我国粮食物流研究的理论体系。本文在构建我国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粮食供应链利润模型,建模思想可以作为其他学者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2)实践方面:我国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将给农村粮食物流的运作提供理论指导,使其有章可循,高效发展;促进我围粮食物流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1.2国内外研究综述对农村粮食物流的相关学术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视角基本都是以粮食物流的各个环节、各组成部分来展开的,本文从农村粮食物流相关研究、粮食物流相关概念、粮食物流运作模式、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2章我国农村粮食物流相关理论及发展现状
2.1农村粮食物流概念与特点分析
2.1.1农村粮食物流概念界定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定义,粮食是指谷物,包括麦类、粗粮和稻谷类三大类。在我国,又分别以水稻、玉米和小麦为三大粮食作物。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整个过程中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我国粮食主要的生产基地,农村粮食物流是粮食物流的开端,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农村粮食物流是粮食物流和农村物流交叉的产物,如图2.1所示,因此,本文将农村粮食物流界定为:在农村区域范围内,与粮食的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相关的实体活动。本文研究的范围界定在成品粮的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实体流动,不涉及生产粮食的农资等物资。
2.1.2我国农村粮食物流特点
我国农村粮食流通的点多、面广、量大、粮食生化特性强,以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特性,决定了我国农村粮食物流不同于城镇粮食物流及区域间粮食物流的特点。1.粮食物流量分散,个体规模小数量庞大。由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自家形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经营规模狭小,粮食物流绝对分散量小、分布广。从大区域角度看,分布全国各地,从小区域角度看,分布各个田间地头。物流服务对象也很分散,城镇粮食物流则相对集中、量大p¨。2.农村粮食物流地域差异大。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地势地貌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农村粮食物流有不同的运作模式。粮食主产区物流量大,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地势平缓地区机械化水平较发达,山丘峡谷地区多为牛车人力。
2.2粮食供应链结构与特点分析
2.2.1粮食供应链结构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国家粮食局几次发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政策文件,强调提高粮食流通效率要以粮食供应链为落脚点【55】,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重视粮食供应链的有效运作。
2.2.2粮食供应链的特点由于粮食具有它自身的生化特性,也受气候影响较大,并且季节性较强,需求刚性,使得粮食供应链与其他流体的供应链不同,具有特殊性。首先必须认识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进行粮食供应链管理时必须认识到粮食储备这个支撑体系,不但提供给消费者需要的多样化粮食产品(经过一次加工的面粉、大米、饲料,深精加工产品等),还要满足储存和消费的需要,因此粮食供应链不可能像其他企业那样去追求“零库存”,必须要保障临时或及时需求的供应,但也需要注重库存控制的管理和粮食物流的结构平衡。
第3章我国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3.1我国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物流概念从无到有,粮食物流系统的各类要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很难用一种物流模式来概括。我国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存在多样性的特点。本章分析的物流模式将着眼于物流系统运作的描述和展望。
3.1.1计划经济时期运作环境分析及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一1984年)建国初期,我国还没有引进物流概念,由于经济环境的限制,更没有粮食物流的概念以及现代化,与粮食物流相关的行业只有运输业、流通业、仓储业以及简单的粮食加工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国营粮食机构负责将农村粮食征购入库、保管及按计划调拨(销售)。为了节省粮食流通费用,政府根据全国粮食产销情况和各地交通条件,合理布局粮食储运点,尝试粮食的合理流运输。在仓储设施方面,粮食收购部门建立了一些功能单一的粮库。这个时期,粮食的各种资源都是由国家统一计划、组织、分配,农民只是根据国家征购粮食的计划来完成粮食生产及粮食运输,农户储粮甚少。农村粮食物流包括的物流环节简单,物流功能单一,仅仅局限于粮食的运输及储存。整个粮食物流由国家主导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流通区域跨度大,粮食物流量大,管理上有很大的漏洞,物流环节割裂,功能衔接不良,系统性差。此时,农村粮食物流基本以农村单个家庭为经营单位,粮食物流也主要由国家宏观调控,组织粮食物流的主要任务是为完成国家的征购计划,保证国家粮食储备,不注重实现粮食物流的经济效益。
3.1.2转型时期与市场时期运作环境分析及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在经济转型时期(1985年一1997年),针对粮食流通渠道过于单一的特点,国家提出了“多条流通渠道势在必行”的观点,流通渠道应该由单一的国营模式向市场化的“三多一少”转型,即“为了改革中国粮食流通体制上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等缺点,应该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方式、减少流通环节的粮食流通体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形式多样化,这就催生了农村地区粮店、粮油副食品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遍布各个角落。粮食流通的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了国营、民营、集体、个体并存的粮食流通结构。在这个时期,民营企业和个体粮商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粮食市场销售份额中占绝对地位,成为粮食市场主流,也改变了粮食物流的竞争环境。
3.2我国农村粮食物流现行运作环境及模式分析
3.2.1现行运作环境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经营体制及运作方式、市场化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某些行业的物流业开始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方面的参与者及其功能都发生了变化,目前农村粮食物流运作环境具有以下特征:1.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粮食流通的渠道、组织形式不再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自由调节,农村及城镇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分工合作进一步加强。2.粮食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逐渐形成,出现多渠道、少环节的新局面。尤其是加入帅后,我国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数量剧减,市场网络已初具规模。
3.2.2现行运作模式分析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具有不对称性,集中生产,分散消费,这就对粮食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阻碍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方式的改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粮食物流已经开始注重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将粮食物流运作系统化,但真正意义上的粮食物流运作现代化和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企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近年来,一些先进的物流概念和做法已经被引入并逐步被接受,一些企业已经突破了以单一实体移动为主的物流模式,而向产、购、销、加工、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转变唧】。
第4章粮食供应链成本效益分析
4.1粮食物流服务水平与成本关系分析
现代粮食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粮食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配送等功能有机集成的一个大系统。在粮食物流系统中,各物流要素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的特殊现象,从而使得各物流要素成本“此削彼长”,因此,在对粮食物流进行管理时,必须执行系统原则,进行系统的管理,实现粮食物流系统整体最优。
4.2现行运作模式下粮食供应链成本效益模型
在上一章,对现行农村粮食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粮食从农户流出,经过小粮商转卖给粮食加工厂,再运输到粮食批发市场或是粮油直销店进行分销。其物流运作模式如图4_3所示。
参考文献
【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体系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吴志华.中国粮食物流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8.
【3】卜轶彪.中国小麦市场流通的变化与趋势田】.北京:中国农科院农经所.2004:22-24.
【4】曹兰英.降低粮食物流业经营成本的对策研究田.河南工业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2005.1,(3).
【5】朱明德.世界粮食物流与中外粮食物流成本研究田.粮食流通技术.2006(3).
上一篇:国农村粮食信息化技术发展及展望 下一篇:我国农村粮食物流的SWOT分析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