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规模化生产和储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9 10:40

  [摘要]根据中国“三农”政策,从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种粮大户储粮现状、农村粮食规模化储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农村 粮食储藏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粮食规模化生产和储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规模化生产;储粮

粮食规模化生产和储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种粮大户储粮现状

  目前粮食价格相对较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 了增加家庭收入.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农村的劳动力 越来越少,出现了有田没人耕种的现象。这种情况促进了 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种粮大户就 应运而生,而且具有强劲的发展趋势。这是农村生产力发 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规 模化的必然结果。 大多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形式有3种:一是 “种植收获托管型”。农户将无力耕种的土地委托给合作 社,交纳一定的费用,由合作社代为耕种、管理和收获,粮 食收获后再分给农户,由农户各自保管。该模式可以将分 散的单个农户土地部分的集中连片统一耕种、统一管理 和统一收获。解决农户困难的同时,也使合作社自身积累 增加,经营规模扩大,实现了农户与合作社的双赢。二是 “种粮经营大户”。由粮食经营大户承包大量的田地,采用 机械化作业。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统一管理,较好 地解决了大片土地由农户分散经营、粗放耕种而导致的 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的问题。三是“粮食生产专业合作 社”。由部分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土地置换或租赁而形成规 模化、集约化的粮食生产模式,同时还兼营农资产品、代 为土地管理等。所收获粮食有存放场所,依据市场行情而 选择有利的销售时机。该模式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标准 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程度较高。

  2农村粮食规模化储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于粗放式储粮所造成的损失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农民、种粮大户甚至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对产后粮食的科学储存意识依然比较淡薄。长期以来,只 重视粮食产前与产中投入,重视粮食的产量而忽视粮食 的产后科学储存。农业部门与粮食部门之间也缺乏一些 交流和共识,认识不到科学储粮减损是粮食生产的第二 途径,是“以粮增粮”的“无形粮田”。

  2.2对现代储粮技术缺乏了解

  种粮大户对现代储粮技术了解甚少,尽管个别人能 意识到仓储方面的不足,希望有所改变,但无从下手。此 外,目前适用于规模化粮食生产的储粮设施与技术还比 较缺乏。种粮大户或合作社储粮规模介于国家储备库与 农民个体户存粮规模之间,照搬国家储备库模式或者采 用小户储粮方式都不适用。

  3农村粮食储藏的发展趋势

  3.1粮食的规模化生产引导规模化储藏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农业 产业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迅速发展。农 业产业化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华人民共和国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 级政府不断加大农资综合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惠农政策 法规下,呈现了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最早出现在广东南海。最初,农民 是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形成规模经营。土地入股.即把土地 的承包权量化为股份,然后由乡和村统一实行规模经营,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南海在土地规模经营中尝到了甜 头,便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山 东、湖南、湖北、东北等地也逐步推行土地规模经营,也从 最早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作业合作社逐 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农业产业化组织。为实现农业产业 化奠定基础。

  3.2适合于规模化粮食生产的储粮技术应运而生

  目前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社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许多 困难.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设备设施难以配套、仓储设 施普遍不足及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造成较大的损 失.已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近年来由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带来的粮食规模化生 产已是大势所趋,和粮食规模化生产相适应的储粮技术 已引起政府及广大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适用于种粮大 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储粮设施、储粮技术、流通专用 设备的研究已被列入多种类型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 题.一些先期启动的科研项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 果.并在项目的示范区进行了推广示范,如玉米穗干燥技 术与设备、专用钢板粮仓、专用清理设备、粮情测控系统等。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具有针对性的科研成果必将 更丰硕,应用也将更规范。

  农村储粮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故应由政府协调管理, 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互相配合,层层落实,依托 农技服务体系,由粮食部门、农业部门和技术支持机构健 全包括粮食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粮食产业链管理服务机 制和机构.实行农村储粮归El管理,各部门分工协调,形 成农村粮食生产和储藏的服务网络,同样重视粮食增产 和产后减损,使农村的粮食生产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白旭光,王若兰.中国农村储粮安全问题与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 济.2009(6):27—29.

  [2]钱耀才.我国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 2003(2):61—62.

  [3]马满华。张良友.种粮大户现状分析与扶持发展对策建议[J].农业 开发研究.2008(6):19—21.

  [4]胡澜.关于农业产业化的七个问题[J].政策,2000(6):32-33.

  [5]侯明利.发达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江苏商论, 2009(1):121-122.

上一篇:安徽农村粮食银行运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粮食安全祝角下农材粮食经纪人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