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粮食银行运营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9 10:39

  摘要:农村粮食银行近年来在粮食主产区发展明显加快,并且在减少农户储粮损耗、解决农户储粮难 题、美化农村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安徽 农村粮食银行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信用较低、农户储粮风险较大等问题。当前,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 于构建统一的粮食银行组织领导与监管体系,规范粮食银行运营;建立农村粮食银行准入制度;实行存 粮准备粮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设立风险准备基金,加强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愿意。

  关键词:粮食银行;准入制度;风险准备基金

  O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广大粮食主产 区农村出现的以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兑换粮油为基本 特征的农村粮油店和面坊习惯上被称作“粮食银行,,【11。 所谓粮食银行,具体而言,就是指储粮户(农民、粮食经 营者、粮食加工企业、消费者、粮食储备商等)将暂时闲 置的粮食存放于粮食银行,自己拥有粮食的所有权,而 将其使用权以定期、活期等形式交付粮食银行,让后者 经营(借贷或直接投资),如加工、贸易等,从而盘活粮 食资源,在粮食的流动和周转中获得粮食的增值效益, 这部分效益即为粮食银行的利润和储粮户的利息。到20世纪90年代,在山东广饶等地区,农村粮油店、面坊 等早期粮食银行在半球集团等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经营项目在“两代一 换”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具吸引力的保价增值、随时结 算,吸储对象从农户余粮转向农户收获全部粮食,经营 方式从单店经营走向遍布乡村的服务点或农家店连锁 经营,吸收农户储粮从几十、几百吨增长到几万、几十 万吨。据广饶粮食部门统计,到2005年底,广饶县粮 食银行已累计代农储粮52万t,帐面结存4.1万t,全县 80%的农户成为了粮食银行的稳定储户,累计转化资 金7300多万元闭。

安徽农村粮食银行运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安徽农村粮食银行运营现状与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 意愿

  1.1安徽农村粮食银行运营现状 在对安徽农村粮食银行运营现状实地调研中,课 题组首先对肥东、肥西、当涂、含山、定远、萧县、灵壁等 县粮食主管部门进行调研,并先后走访了肥东县店埠 镇、梁园镇、肥西县上派镇、三河镇、山南镇、当涂县乌 溪镇、黄池镇、含山县仙踪镇、昭关镇、定远县桑涧 镇、定城镇、灵壁县杨瞳镇、灵城镇13个镇。累计走访 并了解了46家粮食加工或贸易企业(均为民营和个体 企业)开展粮食银行业务的具体情况。结果发现所调 研的七个县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粮食银行现象,其中含 山县、萧县和肥西县粮食银行相对比较普遍。课题组 在含山县仙踪镇、昭关镇共走访了9家民营和个体粮 食加工或贸易企业,结果均不同程度采用了粮食银行 经营模式。在课题组所走访的46家民营和个体粮食 加工企业中,35家(占76.1%)不同程度的采用了粮食 银行模式。在35家采用了粮食银行模式的粮食加工企业中,吸收农户存粮超过10000 t的有l家(萧县皖 王集团),1000~10000 t的有5家,其余均在1000 t以 下。其中萧县皖王集团从1997年成立之初就积极开 展“两代一换”服务,给农民开具类似银行存折的《小麦 储蓄存折》,登记农民小麦存储数量、取走数量、兑换数 量及余额等。已在全县农村改建了300多家服务农民 的镇、村两级农家店,农民凭折可到其中任何一家兑换 面粉、馒头、增储小麦或取走小麦等操作,并免收任何 费用。到2005年末,皖王集团代农储粮年末数量就已 突破l万t,销售、兑换面粉近2万t。2006年以来,在国 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推动下,皖王集团“两代 一换”业务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据萧县财政局工作人 员介绍,萧县农户现在参与粮食银行意愿很强、比例很 高,2009年皖王集团吸收农户储粮初步统计已达到8 万t。 从调查结果看,粮食银行模式在安徽农村已经比 较普遍。而且,在萧县等部分县市,以皖王集团为代表 的粮食银行在减少农户储粮损耗、解决农户储粮难题、 美化农村居住环境、方便农户粮食消费等方面开始发 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安徽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意愿与程度

  为了解农户参与农村粮食银行的意愿,课题组分 别采用“入户+问卷”和“座谈+问卷”的方式对当涂、含 山、定远3县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意愿进行了调查。 共收到有效问卷89份,其中用“入户+问卷”的方法在 当涂和含山分别获得调查问卷32和44份,用“座谈+ 问卷”的方法在定远获得调查问卷13份。 结果显示,92.1%(82户)被调查农户目前是农村 粮油店等早期粮食银行的储户,但79.8%(71户)农户 存入的油菜籽、小麦不超过100 kg(约占3地农户平均 收获量的25%)。38.2%(34户)的农户在粮食银行中 存了稻谷,但其中64.7%(22户)的农户存入的稻谷不 超过500埏(约占当地农户平均收获量的10%)。

  2当前安徽农村粮食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通过对安徽7个县13个镇46家民营和个 体粮食加工企业以及大量农户的的走访调查,发现当 前安徽农村粮食银行主要存在下述3方面问题。

  2.1粮食银行经营缺乏有效监管,粮食银行经营者鱼 龙混杂,储粮农户面临较大的储粮风险 由于粮食银行不但能够解决经营者融资难题,而 且能够吸纳更多的粮源,农村民营和个体粮油企业普 遍(76.1%)采用粮食银行模式。目前粮食银行在更多 的地方仍然停留在自发、分散和无序的水平,由于缺乏 有效的监管,很多既没有仓库又缺乏资金和运营能力 的民营或个体小米厂、小油坊也打着粮食银行的幌子 鱼龙混杂在众多农村粮食银行中。这些民营或个体小 米厂、小油坊往往会将农户存人的粮油原料卖空充作 经营资金,一旦市场上粮油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企业很 容易出现大幅亏损,造成应该兑付给农民的成品或现 金无法兑现,更有的企业经营人一走了之,使许多存储 粮油的农民蒙受较大损失。课题组在灵壁县杨瞳镇、 当涂县护河镇、定远县桑涧镇均发现“粮食银行”经营 人负债或卷款外逃严重挫伤当地农户参与粮食银行意 愿的案例。其中灵璧县杨疃镇一个体粮食银行2008 年因经营不善负债外逃,给当地loo多农户带来较大 损失,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这也很可能是灵璧 县粮食银行发展明显落后于萧县(同属宿州市)的原 因。

  2.2粮食银行普遍规模较小,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层 度较浅

  2.2.1粮食银行普遍规模较小,代农储粮能力有限在 课题组调研的35家采用了粮食银行模式的粮食加工 企业中,吸收农户存粮超过10000 t的仅有萧县皖王集 团l家,1000~10000 t的5家,1000 t以下的29家(占 82.9%)。

  2.2粮食银行大多停留在粮食银行企业服务项目和窗 口阶段,缺乏法人主体地位 在课题组调研的采用了粮食银行模式的35家个 体和民营粮食企业中(包括萧县皖王集团在内),未发 现一家与江苏太仓易裕粮食银行和黑龙江北大荒粮食 银行类似。对这35家个体和民营粮食企业而言,粮食 银行还仅仅是一种经营模式,还停留在粮食银行企业 服务项目和窗口阶段,完全没有法入主体地位。因此, 也没有一家以“某某粮食银行”公开挂牌运营。这显然 不利于最大限度的提升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层度和意 愿,不利于粮食银行又好又快发展。

  3促进安徽农村粮食银行发展的几点对策

  3.1构建统一的粮食银行组织领导与监管体系,规范 粮食银行运营

  中国农村粮食银行大多还停留在自发、分散和无 序的经营状态,参与其中的农户面临较大的粮财两空 的风险。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是农村粮食银行缺乏 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有效监管。当前,要从根本上改变 粮食银行经营分散无序的经营状态,降低农户参与粮 食的风险,必须要加强对粮食银行的领导与监管,规 范粮食银行运营行为,改善粮食银行经营环境,提升 粮食银行形象,提高粮食银行综合经营管理水平,降 低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风险。粮食银行的领导和监 管机构可以这样产生:首先在省级政府和省级粮食部 门主导下,成立省级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然后在该 委员会下成立市(县)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由省级 粮食银行监督委员制定宏观的规章制度,引导各市 (县)粮食银行发展。由市(县)粮食银行监督委员制 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并对粮食银行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以此来规范和促进粮食银行的发展。另外,为了协助 各级粮食银行监督委员的工作,降低日常监管成本, 可在各级粮食银行监督委员的倡导下,以现有农村粮 食银行为基础,相应成立省、市(县)粮食银行协会(以 下简称粮协),由粮协协助各级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监管粮食银行日常运营。

  3.2建立农村粮食银行准入制度

  能否解决农村粮食银行当前分散、无序和经营者 鱼龙混杂的经营状态,并从根本上降低农户参与农村 粮食银行的风险,关键取决于粮食银行监督委员会能 否对粮食银行运营展开有效监管。而要确保粮食银行 监督委员会能对粮食银行运营展开有效的监管,粮食 银行必须实行准入制度。即:从仓储能力、注册资本、 从业经验、具体业务等方面设立粮食银行最低标准。 例如,萧县为保证储户利益,就规定开展粮食银行业务 的企业必须将仓储一直保持3万t以上,并在价格上实 行“跟涨保跌”,使农户可以静观粮价涨跌,适时售粮给 粮食企业,实现增值。实际操作中,可由市(县)粮食银 行监督委员根据本地粮食银行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 仓储能力、注册资本、从业经验等具体准入标准。

  4展望

  农村粮食银行是近年来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领域 出现的比较新的研究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村粮食 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粮食银行的内涵、意义和具体 做法,如周德翼嘲、孔川旧、钱柏莫‘刀等从提高粮食流通 效率,增强粮食市场稳定的角度探讨了组建粮食银行 的必要性;章力健Ⅲ、张觉良嘲、秦玉云【引、曾向荣p1先后 进一步论述了农村粮食银行的内涵、意义。黄雪琴”01 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由国家来组建并由政府 直接运营粮食银行的设想,虽然具有~定的理论意义, 但是显然与粮食市场要逐步放开的宏观管理思路相违 背。而且其探讨的粮食银行仅具有代储功能,与此研 究尝试构建的新型农村粮食银行具有明显差异。晏国 政n“、国家粮食局财务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1分别简 单分析了江西长治和北大荒粮食银行主要存在的问 题,但是并未提出具体解决对策。戴丽等”31研究了粮 食银行的物流成本数学模型,薛海燕掣141对粮食银行 的日常交易管理系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夏水夫”剐从 农业合作社的视角研究了农村粮食银行的融资问题, 这些研究为提高粮食银行经营绩效提供了一定的技术 支持,但并不能解决当前粮食银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关于农村粮食银行的运营绩效、存在的风险与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和促进农村粮食银行发展,学术界至今鲜见文献报道。此研究在对安徽农村进行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农村粮食银行运营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调研、分析农户参与农村粮食银行意愿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促进安徽农村粮食银行发展的几点对策。此研究结果可作为粮食主产区政府发展农村粮食银行的政策参考。此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其一,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同属安徽的含山县和当涂县农户参与粮食银行的愿意和层度存在显著差异,但是限于研究经费和人力,笔者未进一步展开调查研究;其二,此研究所提出来的政策对策均为理论探讨,暂时还未能以具体实验来验证,其有效性还有待后续实践检验;其三,此研究虽然调查分析了安徽农村粮食银行发展现状,但是未能进一步分析农村粮食银行经营绩效及其社会效益。此研究上述不足之处,既有待后续研究加以分析解决,同时也为农村粮食银行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章力建,顾卫兵,王先锋.“粮食银行”作用、本质与发展],调研世界,2004(9):60-61.

  [2]山东广饶:“粮食银行”助农走出“谷戴卖难”困局.

  [3]金晓峰.新模式新希望一北大荒粮食银行运行半年收效明显[N].农民日报:网络版,2009-1-6(1).

  [4]周德翼,杨海娟.粮食银行:中国流通体制的组织创新[].中国农村经济,1997(1):33-37.

  [5]孔川,陈宁.关于粮食银行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8(3):29-30.

  [6]钱柏莫.创新流通模式,构建粮食银行[J].农场经济管理,2009(5):36-38.

上一篇: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看农村粮食储备安全 下一篇:粮食规模化生产和储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