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8 10:29
[摘要]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影响着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借助引力模型,计算武汉与其周边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一是经济联系强度可分为经济联系很强、较强和较弱(Lij≥300;100≤Lij<300;Lij<100);二是经济联系强度年变化可分为增值较快、中等和缓慢(40≤年平均增值;10≤年平均增值<40;年平均增值<10);三是经济联系隶属度变化分为逐年递减、“W”型变化和“V”型变化;四是经济辐射强度和隶属度由孝感绕武汉顺时针降低,辐射区域分为:西北(强辐射)、东南(较强辐射)和西南(较弱辐射);五是随时间推移,武汉对其西北区域的经济辐射增幅最大,并由西北区域顺时针逐渐降低。
[关键词]经济辐射;时空演变;武汉
中心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空间极点,其经济辐射强度决定了其周围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态势,从而从总体上影响以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外对于经济辐射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依托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而国内对于经济辐射的研究则主要是从不同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分析工具来研究城市经济辐射的强度、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等。研究理论的创新性不足,评价方法单一,对于城市经济辐射特征的研究多是基于某一时间点的静态研究,或是偏重经济辐射本身内容的研究,而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来分析经济辐射特征演变的动态研究则相对较少。
一、武汉经济发展现状
武汉的地区生产总值呈逐年增加趋势,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9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9.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11∶45.83∶50.56,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28∶43.88∶52.84。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城镇化率为58.10%,比2011年上涨了6.27%,平均每年上涨1.25%,工业化水平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中间阶段。
二、武汉经济辐射的宏观分析
为研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必须对中心城市自身的经济实力加以分析,以判断其是否具有经济辐射能力。笔者选择地区生产总值和首位度两个指标来宏观分析武汉经济辐射能力。
(一)地区生产总值指数
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中心城市对其周围城市的经济辐射包含科技、交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其辐射表现也能通过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不同程度的体现。通常,经济规模越大的中心城市,因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而带动的周边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也就越大,即经济辐射力越强。根据武汉2007年~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数值,以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数值作为基准,计算得出2007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指数和隔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出武汉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见图1和图2)。
(二)武汉城市首位度
首位度的概念由美国学者杰斐逊最早提出,他将在经济、科技、文化及政治等领域有较大优势的城市称为首位城市,而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比值则为首位度。考虑到首位度只是一个相对的参考值,同时衡量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不能采取单一的人口指标或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因此笔者对首位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即采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比值作为首位城市的城市首位度。具体来说,中心城市的城市首位度的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三、武汉与周边主要城市的经济辐射分析
(一)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是一种运用万有引力理论来表征区域城市之间吸引力与综合实力和距离之间关系的计量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经济学模型。根据万有引力理论,区域城市间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的计算模型如公式(2)所示:
(二)武汉与周边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分析
借用引力模型,对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进行重点分析,并以2012年~2016年的数据计算得到武汉与黄石、鄂州、孝感、荆州、咸宁、仙桃及黄冈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隶属度。1.空间经济联系总体分析。武汉周边的主要城市中,孝感与武汉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大,达到了589.16,这与孝感和武汉的地理位置有关。同时,武孝的同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强了两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也从侧面反映孝感的发展潜力巨大。其次是黄冈,平均经济联系强度达到了359.78,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样在于两者之间的地理位置。而平均经济联系强度最低的为荆州,为37.71,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荆州是周边主要城市中距离武汉最远的,其次荆州狭长的地形与武汉接壤面积极少,导致武汉的经济无法辐射荆州的大多数地区,因此武汉与荆州之间空间经济联系强度极低。造成这种差异性结果的原因除了城市之间的地理位置、区域特点等因素外,政府政策、经济合作和区域建设等同样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见图4)。
四、结论与讨论
笔者以2012年~2016年武汉周边7个主要城市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引力模型,探究了武汉与周边城市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得到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一是武汉对于周边7个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在逐年增加,其中对于孝感和黄冈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有上升的趋势,而对黄石、鄂州、咸宁、荆州和仙桃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逐渐趋于平缓和稳定。二是武汉的经济辐射强度和隶属度由孝感绕武汉顺时针逐渐降低,总体上武汉对于东部区域的经济辐射略大于西部区域,且西部区域出现一市独大的局面,经济依赖度东部区域略大于西部区域。
[参考文献]
[1]雷朝阳,陈永秀.我国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0(1):52-55.
[2]田大鹏.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3]雷仲敏,康俊杰.城市首位度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4):33-38.
[4]栾强,罗守贵,郭兵.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分形测度及影响因素——基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4):58-62.
[5]瞿伟,刘慧.基于引力模型的成渝城市群经济联系测度[J].当代经济,2015(20):124-125.
上一篇:武汉市文化旅游整体提升路径研究 下一篇: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及核心策略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