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8 10:28
摘要: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借用SWOT模型分析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发现武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市内道路交通状况不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和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对旅游地社会、文化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促进武汉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武汉;文化旅游资源;SWOT分析
一、武汉文化旅游资源整体概况
武汉是一座拥有厚重历史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武汉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记载远古文明的史前文化时期、展现荆楚文化的军事堡垒时期、反映商业文化的封建镇邑时期、彰显港口文化与革命精神的大都会时期、体现新时代文化的现代城市时期。厚重的历史孕育了浓郁的文化意蕴,保留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从商周时期辉煌的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动人的知音文化,到汉代出现忠烈的木兰文化及代表荆楚文化特色的黄鹤文化,再到近代武昌起义的首义文化、具有江城色彩的水文化、码头文化和江湖文化,进入现代后新兴的科教文化和商圈文化等等[1]。武汉的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独具特色。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商业街区及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和科教文化旅游资源五大类[2],具体文化旅游资源内容见表1。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山川风光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大大提升了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品级,这些旅游资源的优势造就了武汉市旅游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同时为武汉市未来不断拓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出高质量、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旅游经济和提升旅游产业地位为奠定了资源基础。
二、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SWOT分析
SWOT模型最初提出来是用于企业战略分析,后来也被用到旅游产品开发领域。本文将基于SWOT模型对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具有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分析研究。
(一)优势分析
1.区位及交通优势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地处中国中部,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就有“九省通衢”之称和“江城”美誉。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1000km左右,在中国经济与地理上处于重要地位,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3]。
2.经济优势
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省会,各项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甚至在中部地区城市排名中位于前列,经济发展处于一种平稳较快的状态。表2为2012-2016年武汉市各项经济指标数值,从表中可以看出,近5年武汉市社会经济各方面处于增长态势,全市生产总值近年以平均10%的幅度增长,生产总值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其中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依据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武汉市政府利用黄金水道的优势,做大武汉港航运中心,找出武汉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市所拥有的强大经济实力将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做出贡献,如更多的投资用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
(二)劣势分析
1.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在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精准的旅游形象定位对于提升该城市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成功的旅游形象定位不仅能精准地展现出旅游地的特征,而且能在游客心目中树立起一个鲜明的、独特的形象,来达到游客的某种旅游动机需求和偏好,实现培养潜在游客群体的效果。武汉虽然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在资源开发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大量单一化地开发建设,在旅游形象的策划上缺少创新,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以致于文化旅游产品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足,使得武汉与其他城市在争夺文化旅游客源上处于劣势位置。
2.市内道路交通状况不佳武汉虽然是我国特大型交通枢纽之一,但市内交通上同样存在着交通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城市交通需求增长迅速的现状,这样就导致产生一个矛盾问题——交通拥堵[6]。由《2017年武汉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内容可知,2016年武汉市拥有机动车数量为246.4万辆,其中,私家车数量为216.1万辆。相比于2015年拥有机动车数量上涨约33.2万辆,连续两年,年增机动车数量超过30万辆。市内路网虽然在不断完善,却赶不上机动车激增的速度,因此武汉交通拥堵指数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武汉市城区交通状况大多呈出以下四种现象:堵点多且拥堵时间长、乘车难且拥挤、出行花费时间长、停车和行驶秩序絮乱。武汉市尤其主城区堵点多、范围大,拥堵的交通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市民的出行计划,甚至降低外来游客对武汉这个城市的好感,进而不利于武汉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三、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通过对武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SWOT分析,发现存在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市内道路交通状况不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和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深度有效地开发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有必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塑造武汉市文化旅游形象
一座城市的旅游形象是游客对这座城市旅游要素的综合认知与评价,是旅游地对客源市场产生吸引力的关键,也是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核心要素[10]。长期以来,武汉旅游形象缺乏准确定位,分散式对外营销且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旅游特色很不明显,对外知名度不高。由传统单一的景点营销转变为城市旅游地整体营销,由单一、直接的宣传营销转变为多渠道、多层次的隐形营销,对武汉市文化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塑造出准确的文化旅游形象,提升对外的旅游形象与知名度。首先,依托武汉独特的自然地理与荆楚历史将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开发,树立“大江大湖大武汉”的旅游形象。我国第一河流长江与其最长的支流汉江交汇于武汉,形成两江四岸的景观,而且武汉市内大小湖泊有上百个,被称为“百湖之城”,其中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形成了两江四岸-江汉朝宗文化旅游区和东湖旅游区。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口号体现了武汉厚重的水文化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文化要素内涵,深化武汉城市旅游形象。其次,依托武汉的园艺博览园、东湖赏花园和张公堤森林公园、六大山水田园赏花区,打造一核、两园、六区的格局,形成“城在花中、花在城中”的城市花海生态景观[11],塑造“大武汉新花城”旅游形象。最后,依托武汉市举办的一些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如武汉马拉松、横渡长江挑战赛和武汉国际赛马节等等,对外彰显出“活力武汉”的旅游形象。
(二)优化市内交通,助力文化旅游发展
武汉市内交通拥堵主要的原因有三个:首先,随着武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的建设满足不了市民的交通需求,导致交通供需矛盾突出,这是根本原因;其次,近十几年来,武汉在大力建设市内基础设施,同时进行市内道路建设、路网改造和轨道交通建设,造成到处施工道路拥堵的现象;最后,市内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规则,为赶时间占用公交车专用车道甚至竞相抢行,在一些道路和停车场上乱停乱放导致行车不便,这些不文明的驾车行为将会直接造成某区域交通堵塞。为推动武汉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增强游客的体验舒适度,针对市内交通问题,提出几条对策进行优化。首先,科学地修改完善武汉城市交通规划,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确保市内交通建设进程,合理控制机动车车辆总量和私家车出行规定;其次,对市内交通进行严格管控,在一些关键路段规划公交专用车道如BRT车道,同时对交通违反规章加大处罚力度;最后,对交通参与者进行宣传教育,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文明驾车,错峰出行,为交通治理出一份力。
四、结论
本文借用SWOT分析模型,研究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资源开发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发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武汉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旅游形象尚不明确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待加强,针对这几个问题,武汉市文化旅游业应该深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凸显出武汉文化的特色;同时塑造武汉市文化旅游形象,对外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营销;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并实施,打造出文化生态旅游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1]张佳慧.武汉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贾翔.武汉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14,(09):261-262.
[3]于婧,冯莎,郭珊珊.武汉市道路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系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12):30-31.
[4]王洪蕾,胡道华,赵阳.武汉市乡村旅游SWOT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04):48-52.
[5]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城市人才争夺众生相[J].领导决策信息,2017,(37):22-25.
上一篇:武汉与部分新一线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 下一篇:武汉经济辐射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规律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