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大武汉”城市群构建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3 09:59

  摘要: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研究城市群的构建对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与重庆、贵州、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六省接壤,具有放射性的交通网络系统。依托通达性较高的交通系统、优越的区位条件、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以及腹地小城市密度较高等优势,可以构建“大武汉”城市群,武汉需要在“扁担型”的城市空间构架基础上,在腹地内发展“1+5+9”的城市体系。“1”即“1担”,以武汉为核心,在东西两侧构建依托孝感、天门、仙桃、潜江、咸宁、黄冈、鄂州、黄石等城市构建“4+4”的“扁担”城市带。“5”即“5团”即“孝感城市团”、“麻城城市团”、“黄冈城市团”、“仙桃城市团”、“咸宁城市团”。“9”即“9线”,依托从武汉出发的9条交通干线发展出9条城市走廊。“大武汉”的构建,能够使武汉在衔接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其他更多周边城市群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扁担型”城市带;武汉城市群;次级城市团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域下“大武汉”城市群构建对策分析

  1武汉城市群与中国东部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中的这些城市都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交通网络适合水路交通,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手段逐渐完善,逐渐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系统,但是这个交通网络的通达性程度并不高,因为武汉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之间往来不是十分方便[1]。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距离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城市都是1000km左右,基于此又有“中国地理的心脏”之称。两种称谓都说明了武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图1中可以看出,武汉位于南北向城市群轴线上,北部有京津冀城市群、石家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南侧有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东部有长三角城市群、西部有成渝城市群,西北侧有太原城市群,东北侧有半岛城市群。武汉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方便的水陆空交通条件是很多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基于此,很多学者对武汉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进行了比较分析,不但证明了其他城市群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了武汉城市群的优势。武汉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相比较,武汉在很多方面强于郑州[2]。通过与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发现在科技文化竞争力、开放竞争力以及环境竞争力等各个方面,武汉城市群都优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在城市群内会进一步促成马太效应,从而为其成为更大范围内的经济中心打下基础[3]。

  2“大武汉城市群”构建的有利因素分析

  武汉不但是中国整个区域地理上的中心,也是经济上的中心,由于其与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西安距离大体相当的独特地理位置,武汉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就更为重要。城市化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区域整合,关键是要进行大城市的整合,以大城市带动小城市,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突破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武汉就是所有这些城市中的一个节点,强化武汉城市群的建设,对于推动其他城市群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1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以武汉为中心已经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武汉因水而建、因水而兴,水陆交通在武汉的发展史上曾经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但是京汉铁路打破了这种格局,自从京汉铁路通车后,铁路交通取代水陆交通在武汉的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武汉的发展历史上可以看出,交通方式在武汉的发展中经历了三个时代:水运主导时代,水陆联运并重时代、立体综合交通时代[4]。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将武汉与周边的小城市以及其他省域的城市连接在了一起,依托发达的交通网路,武汉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城市体系。

  2.2区位条件相对优越

  武汉位于中国腹地,汉江与长江在这里交汇,与江西、安徽、重庆、河南、陕西、湖南、贵州等7省接壤,能够在各个方向上与周边省市建立联系,这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物产丰富,有城市170余个,武汉也因此有“百湖之城”的美誉。长江穿城而过,不仅让武汉水运条件更加便利,而且增添了城市的风景,在聚合资源方面强化了武汉的城市竞争力。武汉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基础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武昌、汉口、汉阳呈鼎足发展格局,为武汉向各个方向扩展奠定了基础。区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武汉借助优越的区位条件可以进一步扩展城市影响力。

  3武汉城市群“1+5+9”的空间结构设计

  根据武汉市与腹地中小城市间的关系,重点将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8个中等城市作为武汉市的卫星城发展,同时也要强化对通山、赤壁、崇阳洪湖、京山、安陆、大悟、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阳新等小城市的发展力度,与上述8个次级核心城市呼应,在武汉外围构成5个城市团。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以武汉为中心已经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与其他区域能够方便地建立联系,为武汉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根据武汉市腹地各个方向上城市之间的关系,可以设计为5个城市团:“孝感城市团”、“麻城城市团”、“黄冈—鄂州—黄石”城市团、“咸宁城市团”、“仙桃—天门—潜江”城市团。以武汉为中心形成“1+5+9”的城市组团设计,其中“1”为“1担”,以武汉为中心,孝感、天门、潜江、仙桃分布在武汉的西侧,黄冈、黄石、鄂州和咸宁分布在武汉的东侧,8个城市对称地分布在武汉东西两侧,由8个城市与武汉连成的一条线像一个扁担,只有武汉的影响力足够大,才能够将这个“扁担”挑起,“扁担”两头的城市也才能够得到均匀发展。“5”即“5团”,即前文谈及的5个城市团,5个城市团的构建,也需要以武汉为中心,5个城市团中的次级核心城市中只有麻城不是8个核心城市中的城市,所以在“麻城城市团”构建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强化麻城的发展,以便武汉在向北(东北)发展过程中,以麻城为中心强化对周边更大腹地的影响力。“9”即“9线”,即从武汉出发的9条放射性交通线,依托这些交通线构建武汉向外延伸的9个城市走廊。按照“1+5+9”的发展设计,武汉在长江腹地就能够发挥更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连接重庆城市群、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兴昌.关于武汉城市群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5):1-20.

  [2]章茂龙.武汉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比较分析[J].长江论坛,2007,(2):32-35.

  [3]黄菊,李琳.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城市竞争力的动态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09,(2):43-48.

  [4]李明述.近现代武汉对外交通时代变迁[J].中国水运,2014,(4):57-59.

上一篇:曲靖市医疗机构在医养结合中的优势探究 下一篇:强制医疗程序中的证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