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过度医疗与分级诊疗理论机制研究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1 10:14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医疗市场供给侧行为主体的行为决策理论机制以及分级诊疗制度抑制过度医疗行为的机制。方法:建立供给侧视角下的医生医疗行为选择模型和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医生医疗行为选择模型。结果与结论:在不完全信息和医疗需求刚性患者假设的供给侧视角医生医疗行为选择模型下,患者接受医生全部的医疗供给,一般医疗市场和高级医疗市场存在结构不平衡,一般医疗市场的需求为零而高级医疗市场需求过剩,存在过度医疗;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生医疗行为选择模型中,通过政策引导进行基层首诊,一般医疗市场和高级医疗市场都达到均衡,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改善患者的福利状况。

  关键词:分级诊疗;过度医疗;供给决策分析;医疗资源配置

  由于医疗系统的分散化和医患之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由供方掌握主要信息和资源配置的现状导致了过度医疗的资源错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医生在薪酬制度的激励下从自身福利角度出发更倾向于提供不必要的昂贵医疗服务,导致了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的错配;另一方面,医疗系统的分散和患者对自己患病情况的不完全信息,加剧了供给方医生的过度医疗行为,进一步扭曲了医疗资源的配置。从现有文献来看,中外学者们对分级诊疗和过度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医疗产生的原因及过度医疗的应对方法。Fuchs[1]认为当医生影响患者的需求而又不能与他对患者最优福利的解释相一致时就会产生供给方诱导需求;在富克斯的研究基础上,雷鹏[2]认为医生利用自身知识技术产生的信息优势使患者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诱导需求行为是导致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张磊和冯泽勇[3]认为补偿机制是过度医疗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改革支付方式,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等解决过度医疗的建议;王俏荔[4]认为在促进各方激励相容的基础上完善政府监管是有效解决过度医疗的方法。(2)研究了分级诊疗制度的优势、政策设置并进行了各国的经验比较。李珊珊和黄滢[5]认为分级诊疗制度是一种科学合理、有序便捷的诊疗模式,不仅仅在抑制过度医疗方面,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机构之间“名分实合”的专业诊疗模式有利于医疗管理制度的良性运转与协调;Fry[6]认为分级诊疗体系建立应分为自我诊疗、初级医疗服务、一般专科医疗、特殊专科医疗和国家医疗5个层级;Davidson[7]则建议简化为基础医疗、第二级医疗和第三极医疗;杨坚等[8]则分析比较了各省的分级诊疗政策;邹晓旭[9]等研究了英美印巴四国的分诊体系,认为以基层医疗服务为主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可以保证医疗供给的有效性。本研究从不完全信息的患者和供给侧视角的医生医疗行为选择模型着手,研究分级诊疗机制抑制过度医疗行为的机制,为分级诊疗制度抑制过度医疗行为提供一个经济学解释。

供给侧视角下过度医疗与分级诊疗理论机制研究

  1模型设计

  1.1供给侧视角的医生医疗行为选择模型

  我们首先来研究不存在分级诊疗制度的情形下,供给侧视角的医生医疗提供行为。假设封闭的经济中,有N个居民,居民患病的严重程度处于一个区间[1,2],其中0<1<2,且1,2~N(0,1),á在区间[1,2]上的累积分布函数为Ω(s)。当居民患病严重程度时,居民的医疗需求为一般医疗需求;当居民患病严重程度??[,]时,居民的医疗需求为高级医疗需求;在这里,我们定义一般医疗需求的诊断和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高级医疗需求的诊断和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1.2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生医疗行为选择模型

  从发达国家的诊疗体系和监管实践来看,医疗服务体系分级、医疗服务机构分工往往能够有效应对在患者刚性医疗需求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医生过度医疗行为导致的医疗资源的扭曲问题。在接下来的模型中,本研究引入了政府对医疗市场的规制,即实施“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

  2结果与结论

  在本研究的模型中,在不存在分级诊疗的情形下,不完全信息的患者无法识别自身的医疗需求,在患者刚性医疗需求的假设下,唯一的均衡结果是:患者接受医生提供的全部医疗供给,而供给侧的医生则在激励下倾向于提供超出患者实际需求的更多更昂贵的高级医疗供给。在这样的均衡结果中,医疗资源存在结构性的错配:一般医疗面临的市场为零,而高级医疗面临的市场过剩,导致了过度供给的医疗资源错配情形的出现,过度消耗了医院稀缺的高级医疗资源,造成病情严重患者的高级医疗资源被挤占,浪费了一般病情患者有限的诊疗基金。本研究在供给侧视角下医生医疗供给行为选择模型上做了扩展,在分级诊疗制度的框架下考察了供给方的医生和不完全信息的患者在分级诊疗市场上的均衡。结果是,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一般医疗市场和高级医疗市场都达到了均衡,既不存在结构性供给不均衡也不存在供给方医生选择导致高级医疗需求资源的错配,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改善了患者的福利状况。

  3政策建议

  3.1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保证分级诊疗制度能够顺利推行的一个主要重点是提升基层首诊的服务能力,即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水平,为此,增加基层专业技术力量、改善专业技术队伍结构、加强现职人员教育与培训以及通过形式多样的“一对一”结对等形式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打好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

  3.2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效率转诊加快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病例记录在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简化医疗转诊程序,提升转诊效率。在各医院现有信息系统条件下推行统一格式的电子病例,逐步实现病例、检查结果云共享,建立医疗诊断信息大数据中心,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保证患者隐私安全。简化医疗费用报销程序,方便患者转诊就医。

  参考文献

  [1]FUCHSVR.Thesupplyofsurgeonsandthedemandforop?erations[J].Journalofhumanresources,1978,236(13Suppl):35.

  [2]雷鹏,吴擢春.我国公立医院过度医疗问题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5):9-11.

  [3]张磊,冯泽永.从过度医疗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8):9-10.

  [4]王俏荔.我国公立医院供方道德风险约束的多阶段动态博弈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7,36(6):20-22

上一篇:关于农村“煤改气”安全相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共享经济在农村的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