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11 10:09
摘要:随着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工作近两年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农村“煤改气”受各地强制性政策影响呈集中爆发态势。受农村特殊环境、施工质量、用气意识等客观因素影响,农村“煤改气”带来诸多安全问题,而在此之前地方政府及燃气企业并无多少农村燃气安全管理经验,如何将农村“煤改气”工作快速理顺。本文结合实践,对农村“煤改气”中的特殊环境、施工质量、用气意识以及政府推进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以上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煤改气”安全问题
1概述
由于天然气较其他化石燃料具有优越的环保性,同时受益于天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近两年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煤改气”成为举足轻重的重头戏。自2017年以来,国家部委及“2+26”传输通道地方政府先后就大气污染治理举措出台多个政策。2017年3月1日,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及相关6大省市政府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市2017年10月底前完成“禁煤区”建设任务,传输通道其他城市于2017年10月底前,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每个城市完成5万~10万户以气代煤或以电代煤工程”。
2农村“煤改气”安全问题
2.1农村建筑规划缺失
当前,北方地区进行“煤改气”的地市多为欠发达地区。村庄缺乏规划布局,整体功能布局未经过系统性规划[1]。现有房屋建筑为村民根据经济条件、喜好自行建造,较为随意,房屋结构没有经过科学设计,未充分考虑房屋的功能分区、防火等级以及节能效果等因素,造成先天性不足,如图1所示,燃气管道敷设墙体稳定性差,且与燃气具烟囱间距过低。其它水电等基础设施也是因需而建,缺少协调,造成燃气管道设施用地或走位困难,如图2所示,架空管道高度仅2.1m,无法满足农村大型车辆通过。就上述农村环境而言,往往并不能满足相关燃气设施设计施工的规范技术要求。
2.2政策仓促而行
相当地区的农村“煤改气”项目为政府“环保一票否决”态势下上马的“一刀切”任务。据了解,某些地方政府直到2017年9月份以后才决定“煤改气”项目的实施,要求燃气企业在供暖季前无条件完成数千户村民的燃气设施安装与通气;从施工图设计、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及置换通气等全过程的时间不足两个月,由于农村环境的复杂性,无论是施工图设计还是工程施工的难度都远超城市居民燃气工程,而且燃气企业在农村燃气项目上并没有多少经验可循;在如此繁重的任务下,建设单位又如何能把控好工程的各个环节,为赶工期牺牲的往往是工程质量,甚至由于专业施工人员的缺乏,雇佣无资质无经验的“草台班子”施工队,施工质量令人堪忧,如此工程为后期的安全运营埋下了极大的本质性隐患。
3建议
3.1政企统筹资源规划协调
由于燃气具有公共服务民生工程的特殊属性,不同于一般性商业贸易活动,不仅需要供需双方的协调配合,更需要政府与燃气企业间的通力合作。对于尚未进行农村“煤改气”的地区,当地政府应综合考量本地农村的生活习惯与资源禀赋,统筹协调规划与发展,整体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能及可操性,逐步推进天然气“村村通”。其次,农村天然气的普及必须结合当地村庄环境通盘考虑、循序渐进,建议在村庄社区或个别典型村庄进行试点性供气,培育村民使用天然气意识,总结农村“煤改气”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为下一步推进“煤改气”工作积累经验;同时对于确定“煤改气”的地区要进行充分调研,提高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升天然气资源供应的保障能力。
3.2强化设计、施工环节管理
对于目前已经确定的“煤改气”项目,政府要制定合理科学的“煤改气”计划,切不可再盲目追求项目建设速度而忽视施工质量。在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要充分论证相关项目的安全可行性,根据每户村民的建筑特点,科学合理设计、施工,不得随意安装布线;受农村环境限制,当环境确与施工要求相差较大时,相关单位必须要采取安全补偿措施,保证燃气设施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地方燃气主管单位要根据本地农村“煤改气”常见问题及时出台农村天然气建设利用指导意见或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1黄骞.农村“煤改气”存在诸多“先天不足”[N].中国能源报,2017-12-25(14)
2吕淼.农村“煤改气”不可因噎废食[N].中国能源报,2018-1-22(4)
3黄骞,彭知军.关于城市燃气抢险快速反应对策的探讨[J].城市燃气,2015;9:23-26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