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2-04 08:15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触及了各行业的神经,产生的鲇鱼效应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在互联网+的带动和国家医药卫生改革的背景下,医疗行业主动谋求转变,探索创新、开拓进取,加快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众多医疗机构的尝试探索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现实的问题,阻碍着互联网+医疗工作的推进,及时面对和总结这些问题,仁者见仁,各抒己见,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才能更好的促进互联网医疗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问题及建议
0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成果已经延伸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居民的衣食住行较传统的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对互联网应用的依赖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但是互联网+应用还是新兴的产物,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远没有达到普及成熟的程度。尽管如此,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大力推行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与医疗的有机结合作为切入点,推陈出新,科学发展,努力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模式创新,是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医疗可以优化居民就诊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从工作推进和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互联网+医疗建设工作提出以下看法:
1对互联网+医疗概念的认识不足
虽然目前出现了很多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包括互联网医院、网络医院、智慧医院、云医院等,但是对于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却没有很清晰的认识。概念混淆容易造成互联网医疗定位不明,互联网医疗是信息化支撑下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活动,需要符合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清晰地界定互联网医疗的概念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建议权威机构对此给予明确界定[1]。
2对互联网+医疗拓展的尝试不足
互联网+医疗,确切的说是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医疗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我们目前利用互联网做的工作如下:居民诊前预约挂号,诊中分诊缴费,诊后查询回访调查。看似能覆盖居民全部的就诊流程,但是这一流程是完全围绕医疗机构开展的,但是互联网+医疗并非医院单一的尝试,也应该有其他相关领域的参与与配合[2]。例如:药店、医药企业应该参与到互联网+医疗的药品销售和配送的环节;监督机构应该对居民就诊情况开展满意度调查和回访,对投诉进行跟踪处理;疾控机构对辖区疾病的监控和响应;养老机构,托老中心等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和医疗机构的互通,提供更加方便远程会诊诊疗服务;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现方便转诊,减少患者等待排队时间;家庭医疗设备或者远程视频终端,可以连接附近的社区卫生中心(站),与签约的家庭医生互动交流;利用B2C或者C2C平台,发展网络医院,医院网上联盟、医生联盟等平台,为需要的居民提供问诊和诊疗服务;居民公共卫生健康档案实现互联互通,接入医疗数据中心,方便居民和各级医疗机构或部门的共享[3]。
3对互联网+医疗保障的支持不足
要发展互联网+医疗,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不断完善的毅力。新兴事物的发展是对现有环境的挑战,保护互联网+医疗,提供良好适宜的发展环境,是保障其发展的关键。首先,医疗政策要畅通无阻。相比较其他阻力,医疗政策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在适应互联网+医疗的过程中,医疗政策要调整电子处方的法律效应,要落实医务人员多点执业的细则,要改变互联网医疗机构的准入方式,要规范医务人员网上的诊疗行为,重视医务人员网上执业的医疗安全。其次,医保保障支持要畅通无阻[4]。医保机构、医保政策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出台扶持保障互联网+医疗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工作普及和发展。对于利用互联网+医疗就诊的患者,应该享受同等的医保优惠政策;对于利用互联网+医疗双向转诊的患者,应给予鼓励支持,享受更高的医保报销待遇,激励广大居民认可分级诊疗的就诊模式;对于偏远区域远程会诊的患者,也应该给予保障支持。通过医保政策调整,共同推进小病在社区,慢病在二级医院,大病在三级医院的分级诊疗模式,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就医难的问题。最后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要畅通无阻。鼓励医务人员加入医生联盟,去网上执业的同时,医疗机构面临业务急剧缩减,收入降低的风险。目前的人员编制结构,医务人员还属于某一医疗机构管理和安排,医务人员执业自由与医疗机构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限制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虽然目前医疗机构已经落实人员备案制度,人员相对自由,医疗机构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但是政府补偿机制和人员薪酬待遇的改革却迟迟没有跟上,所以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仍然显得迷茫[5]。
4对互联网+医疗数据的使用不足
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也是摆在医疗行业面前的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信息技术发展对医疗行业最大的贡献是让医院的数据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电子数据信息成为了医疗领域发展的核心要素。然而现在对于数据的利用,特别是数据的共享和挖掘,卫生部门和医院都没有很好的办法。为了提高信息化的共享程度,打破原有的信息壁垒,各级主管部门和医院也都建立了共享平台,实现了区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但是信息的有效清洗挖掘,数据仓库的建设还没有形成规模体系,对提取上来的数据如何使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思考。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都有共同的愿望,就是为区域居民展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数据,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提供智能化的医疗服务[6]。
5对互联网+医疗安全的保护不足
互联网+医疗不仅要突破医院内部系统的壁垒,还要开通互联网通道,与其他医疗机构、行业部门、居民百姓互联互通,由此可见,数据安全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防范医疗数据泄露风险,需要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预警机制着手,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就目前的互联网+医疗环境来言,在隐私保护、数据篡改、访问控制和认证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限于各机构安全管理知识和人员的极度匮乏,短时间内很难建立完善有效的互联网+医疗安全体系。安全是个相对的话题,永远没有绝对的安全和不安全,互联网+医疗安全的保护需要各参建机构、企业、部门的共同维护,也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政策引导[7-8]。
6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医疗工作的开展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不足,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我们无法阻碍的,医疗行业只能通过不断转型,适应互联网的节奏,在挑战中寻找机遇,才能在互联网席卷的浪潮中立足。同时也需要政府、社会、医疗行业等部门机构,出台宽松的发展政策,规范的操作细则,有力的保障措施,共同促进互联网+医疗的稳步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才.当前“互联网+医疗”建设模式与应用类型[C].2016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第20届年会,2016.
[2]孔祥溢,王任直.“互联网+医疗”重构中国医疗生态圈的现状与思考[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37(3):46-52.
[3]付泉.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7.
[4]程仲谋.互联网商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
[5]程星.互联网医疗企业A的创新与成长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