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22 09:32
摘 要: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多样化及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涉面广、带动性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具有重要作用,对休闲农业进行评价,探讨其发展潜力,以期为区域休闲农业及区域协调发展指明方向。[方法]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对其休闲农业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社会支撑能力、休闲农业需求增长力、参观价值、文化价值及土壤质量在各主成分中载荷较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此外,长株潭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数从 2007 年的 0. 048 2 增加到 2016 年的 2. 541 1,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在发展潜力指数的基础上,未来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定会继续稳定向前发展。在优势休闲农业资源的基础,协调全面发展休闲农业,保障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潜力;评价;主成分分析法;长株潭地区
0 引言
休闲农业作为旅游产业新形态,是一种集旅游业和农业为一体的产业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结构也经历了贫困型、温饱型、小康型及享受型的发展历程,休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1-3]。目前,湖南省出台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农耕文化、生态农业为基础,打造长株潭休闲农业片区。长株潭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都市休闲农业已伴随经济发展和人们需求发展起来,最初开始与长沙市,逐步发展到株洲、湘潭。长株潭休闲农业品牌定位是以区域资源为基础,规模化发展为动力,通过集聚作用发挥效应进而提高和完善文化内涵、物质内容和竞争力[4]。休闲农业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有效缓解了地区的就业压力,在促进城镇旅游的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此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改善了长株潭长期重型产业结构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5]。但邓敏[6]从旅游空间结构着手,研究发现长株潭地区休闲旅游总量与旅游资源丰富度有一定的差异性,且两者的相关性也较差,同时休闲旅游客源市场相对集中,各市间的旅游经济关联较强,但区域体制合作仍需加强。鉴于此,有必要对长株潭休闲农业进行评价,探讨长株潭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因此,文章通过对长株潭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长株潭休闲农业及区域协调发展指明方向。
1 研究区概况
长株潭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 3 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核心区。行政区域总面积占全省的 45. 9% ,区域常住总人口占全省的 61% 。2016 年创造了全省 80% 的地区生产总值,70% 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以及 80% 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长株潭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等特点。2016 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26. 53 亿元,占全省的 20. 3% 。其中长沙的农产品、水产品、湘绣等享有盛誉,株洲的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湘潭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槟榔加工基地、牲猪养殖基地,以及多年来形成的特色农作、生活习俗等均构成了长株潭地区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此外长株潭地区是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旅游需求量也很大,其中 2016 年长株潭地区旅游总收入共 2248. 53 亿元,占全省的 47. 8% ; 旅游人数共 21 776. 7 万人次,占全省的 38. 7% 。
2 研究方法及指标选取
2. 1 研究方法
有关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的方法很多,有单一统计指标和多元统计指标,为克服多元统计指标变量间信息交叉重叠及人为确定指标权重值的主观性,该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从原始数据出发,将多个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称为主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所有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一般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的 85% 以上,进而将其与各主成分得分的加权求和构建一个综合评价函数作为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水平的综合得分[7-9]。
2. 2 指标选取
对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时,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原则,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出发,根据政府、相关部门、统计局等官方部门统计和公布的权威数据构建评价指标 ( 表 1) 。其中社会经济中各个指标数据来源于 2007 ~ 2016 年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 《统计年鉴》; 其余指标没有具体相关的数据,主要通过相关内容的原始数据计算而来。农业资源中土壤质量指长株潭地区农业土壤的生产和持续发展能力,指土壤质量所达到的国家标准; 村容村貌指农村环境在休闲农业中的作用,包括农村的公路密度、植被覆盖率等; 自然环境指发展休闲农业所需资源,包括森林覆盖率、资源丰度等。资源价值指休闲农业资源给游客所带来的各种价值,主要是指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参观、休闲及文化的体现程度。潜在能力指休闲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能力,其中社会支撑能力主要指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休闲农业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及资金投入; 需求增长力包括游客的增长率、市场规模等; 抗风险能力包括营销模式、科技支撑水平及管理者和员工水平等。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 SPSS20. 0 软件计算相关系数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主成分方差越大,体现力越强。从表 2 可以看出,12 个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100% ,而前 3 个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 68. 562% 、15. 348% 和 7. 624% ,累计方差为 91. 534% ,根据特征值大于 1 和累计贡献率大于 85% 的选取原则,选取前 3 个成分为主成分进行研究。从表 3 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有 X12 ( 社会支撑能力) 和 X13 ( 休闲农业需求增长力) ,以上两个变量反映着休闲农业的潜在发展能力; 第二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有 X9 ( 参观价值) 和 X11 ( 文化价值) ,以上两个变量反映休闲农业资源的价值; 第三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有 X6 ( 土壤质量) ,该变量反映休闲农业的资源。3 个主成分从不同角度反映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而社会经济在 3 个主成分中的载荷均较小,说明长株潭地区的休闲农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 结论与讨论
4. 1 结论
该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株潭地区 2007 ~ 2016 年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评价,其发展潜力指数从 2007 年的 0. 048 2 增加到 2016 年的 2. 541 1,这与社会的支撑力量、休闲农业资源和资源价值密不可分,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资源禀赋良好,文化内涵丰富,未来发展潜力定会呈持续上升趋势。
4. 2 讨论
从研究结果可看出,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未来发展趋势良好。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日益凸显,导致我国经济以内需发展为主,尤其是服务行业和休闲农业。王世尧等[10]研究地理对于休闲农业市场潜力的影响指出,地理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很重要,城市吸纳和分离效应使得休闲农业项目较工业项目对中心城市有较弱的依赖性,且远离城市从而向城市周边聚集。随着大运量、高效率、环保型的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对于日后休闲农业的发展产生潜在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休闲农业合作,调整休闲农业规划建设、强化区域内交通连接,拓宽休闲农业客源市场等方面。此外,农业资源、政府管理、经济水平、休闲农业管理水平等都影响休闲农业的发展[11]。而该文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对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影响较小。但赵丽宁等[12]通过分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区域 GDP 与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负相关,与休闲农业收入正相关,因此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能有效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这可能与该文中社会经济指标的选取有关。长株潭地区大力推进经济一体化,在逐渐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带动休闲农业一体化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扩大发展。长株潭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自然人文资源,挖掘并开发其潜在的价值,促进区域品牌的建设,增强休闲农业核心价值,实现区域休闲农业品牌协同发展。目前大长株潭 ( 3 + 5) 区域是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的中心和核心增长极,以长株潭为中心,包含岳阳、常德、衡阳、娄底和益阳 5 市,积极推进大长株潭区域休闲农业合作,强化长株潭区域的增长极,发挥更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休闲农业发展。表 3 结果指出,土壤质量是影响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因素,但长株潭地区作为工业区,其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严重影响土壤质量。相关研究表明,长株潭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办公区、休闲区[13]。休闲农业主要开发建设在农村,保护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区域土壤环境,确保合理的休闲农业生态环境,对于规范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向雁,屈宝香,侯艳林.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 ( 4) : 214 ~ 222
[2] 陈日武.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做出新贡献. 江西农业,2016,( 24) : 6 ~ 8
[3] 陈文盛,他淑君,范水生.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 北方园艺,2016,( 24) : 182 ~ 185
[4] 李映辉,陈刚强. 关于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区域品牌建设的思考. 江苏商论,2011,( 11) : 103 ~ 105
[5] 张群,胡湘兰,林山. 休闲农业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效益分析.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6,( 4) : 33 ~ 36
[6] 邓敏. 长株潭区域休闲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分析. 湘潭: 湘潭大学,2015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