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低碳农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22 09:36

  摘 要:在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和生态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低碳农业发展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为低碳农业发展过程提供重要指导、为低碳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以农业大省、经济发达省双覆盖的浙江省为例对低碳农业进行评价,具有很强的先导意义。基于低碳农业概念与内涵系统分析,构建农业发展水平、投入品强度、能源使用率、资源使用水平、废弃物利用水平5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到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上。研究表明:能源使用率是促进低碳农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投入品强度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障碍。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和农膜等投入品使用量,提升环保投入使用量,能有效提升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浙江省;低碳农业;指标体系;低碳农业评价;环境保护

  0 引言

  低碳经济是全球生态危机催生下的革命性产物,概念最初提出,是为了致力于解决工业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对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未给予足够重视[1]。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重要组成,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农业是全球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排放总量占全球的1/3,而发展低碳农业可以抵消因农业生产导致的 80%全球温室气体,减少 30%农业废弃物排放,年均节约全球石油使用总量的 1%。《碳平衡与管理》指出,农业碳排放量比估计要更大一些,采取绿色农业技术,发展低碳农业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所在、希望所在[2]。

浙江省低碳农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1低碳农业概念及内涵

  1.1 低碳农业概念

  低碳农业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予了不同的表述。国内最早提出低碳农业的学者是王昀[12],认为低碳农业属于节约型农业,具有耗能、污染、排放三低特征,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赵其国[13]、翁伯琦[13]指出,低碳农业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里面下的一种农业绿色生产模式,在生产经营中围绕减排温室气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李志萌[14]指出,低碳农业是全球气候恶化背景下,基于环保视角,对石化农业投资、消耗、环保等问题的反思和超越,不仅要求化肥农药使用的减少,还在于生产过程中更多的使用电力等环保能源,更在于整体能耗的降低和效益的最大化。许广月[15]指出,低碳农业是现代“四位一体”高碳农业在生态、发展、社会统筹发展思想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转变的农业形式。高文玲等[16]指出,低碳农业是基于农业粮食安全与社会保障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高效管理、政策支撑等措施实现农业最小量排放新型现代农业体系。张晨等[17]指出,低碳农业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碳汇和碳源双重特质,发挥农业碳汇功能,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农业低碳生产、经营。由此可知,低碳农业虽然概念尚未统一,但是综合学者研究会发现,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具体领域中的应用,是以“碳”为核心,充分利用减碳、固碳、汇碳技术,实现“三低两高”——耗能、污染、排放低,效益、效率高,最终实现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三重功能均衡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18]。

  1.2 低碳农业内涵

  低碳农业是环境资源约束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一,是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关注农业的经济与社会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功能,把生态功能置于首位。因而,低碳农业内涵包含几点:(1)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碳排放减少,汇碳能力的增强;(2)在低碳理念的基础上,加强能耗低、化学投入品替代品或者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能源利用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3)以“资源、能耗、排放”为核心,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等的使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减少污染,实现“资源、能耗、排放”三低。

  2 浙江省低碳农业经济指标体系构建

  2.1 低碳农业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整体与系统性原则。低碳农业由不同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由农业投入、管理维护、生产产出、运输仓储等环节构成的复杂过程,在不同的要素和不同的环节上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决策者整体上了解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整体上对低碳农业发展进行调控和布局优化[19]。因此,要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分解,分门别类制定低碳农业指标体系,较高层次的指标概括性要强,较低层次指标要详细、具体,各指标之间要相互作用形成体系。科学与适用性原则。低碳农业评价体系要讲求科学性原则,在选择相关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时要,要准确反映低碳农业的特征和低碳农业的内涵,全面、客观、综合反映低碳农业发展的真实水平。也要讲求适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简洁易懂、数据获取要易得、指标要体现地区低碳农业的典型性[20]。

  2.2 低碳农业经济指标体系构建

  鉴于低碳农业内涵和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实际,根据谢淑娟[8- 9],杜华章[11],朱玲[24]等学者已有研究成果,遵循低碳农业整体与系统性原则、科学与适用性原则、量化与可比性原则、稳定与动态性原则,构建浙江省低碳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由农业发展水平、投入品强度、资源利用率、能源使用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水平等5个方面组成。二级指标根据低碳农业指标构建的5个原则选取,由地区农业总值、地区农户均收入、单位增加值增长率化、化肥投入强度、农药投入强度、农膜投入强度、环保投入品强度、生物肥投入强度、生物防治投入强度、石化能源使用强度、农业环保能源使用强度、单位面积粮食增加值、单位耕地农业产值、单位劳动力农业产值、单位产值能耗率、秸秆利用率、畜禽废弃物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单位农作物固碳量等21个方面组成(详见表1)。

  3 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评价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2005— 2016)》、《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5—2016)》、浙江省官方农业公布数据。其中,个别数据由其中多个量推到而来。

  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表1中的各个指标具有不同的含义和量纲,要想更好的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需要将有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21-22]。根据表1中低碳农业评价的各个指标,发现各个指标之间的特质各不相同,数值范围差距巨大,缺乏直接比较分析的基础,但是可以在原数据的基础上,对各个含义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各个量在量纲上的差异性,各指标就具备了可比性。指标标准化处理包括正向与负向指标处理,前者是指对低碳农业发展起到正面作用的指标体系见式(1),后者是指对低碳农业发展起到负面作用的指标体系见式 (2)。

  4 结论与对策

  从综合评价的结果看,自2005年以来,浙江省低碳农业整体上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农业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和摆脱资源舒服的重要举措[22]。从低碳农业发展而言,能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农业投入品强度是对低碳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其中能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环保投入品强度成为浙江省低碳能源发展最大的促进因素;化学投入品是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最大的阻碍因素,农药、化肥、农膜投入强度高是最大的阻碍因素。浙江省想实现低碳农业快速发展,必须对自身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统筹利用,发挥优势,突破难点,重点结合地区实际和低碳农业发展关键性要素,找准发展目标,精准施策。(1)强化生态低碳理念。政府、农业企业、合作社、中养殖户的生态低碳理念是否已经形成,直接影响了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水平。作为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官方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低碳农业发展意义、发展进展、发展政策、发展的对策进行宣传,引导党员干部和企业主、种养殖户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政府和企业要进一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技术推广走向深处,提高种养殖户和企业员工低碳农业发展具体技术的认知与操作能力。构建“政府+企业”、“企业+合作社+种养殖户”合作模式,在浙江省成熟地区打造全国低碳农业示范园,以示范园辐射拉到全省、甚至全国低碳农业走向新时代[23]。(2)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低碳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浙江省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出浙江省特色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与主推技术,重点围绕新能源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替代品研发、农业从人员素质培育、农业病虫害疫病防治、田间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展开工作,降低能耗率,提高资源利用话水平,发挥农业固碳作用[24-25]。(3)促进能源利用转型。能源的使用之间影响低碳农业发展指数,需要将目前浙江省柴油等石化能源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农业模式转型,发展以电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多元环保能源为核心的现代农业能源支撑模式,大力发展生物菌肥、农业有机肥、生物防治、可降解农膜技术[26]。

  参考文献

  [1] 李大庆.中国农业发展可用低碳农业代替高碳农业[N].科技日报, 2009-08-07(003).

  [2] Warrick R A, Carbon Dioxide.Climatic Change and Agriculture[J]. Geographical Journal,1988,154(2):221-233.

  [3] 张国锋,刘乃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理解与路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35):369-370.

  [4] 马晓旭.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 2011(5):71-74.

  [5] 王青,郑红勇,聂桢祯.低碳农业理论分析与中国低碳农业发展思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7

上一篇: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下一篇:中国财政金融支农对农业产出增长的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