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22 09:25
摘 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 3 个层面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湖北、湖南和江西 3 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及其各产业差异性和相对优势及其竞争力。[方法] 在宏观层面运用了传统的基尼系数分析 3 个省份历史发展上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判断 3 个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虹吸效应; 从中观层面运用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分析区域农业产业结构,从农畜林渔等方面判断各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程度; 从微观层面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 ( SSM) 分离出 3 个地区的各部门产业的优势及其竞争力。[结果] 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变化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不断扩大; 湖北的种植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湖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江西的林业、渔业都较中三角地区对应的子产业的区位熵指数高; 江西木材和竹加工业和烟草业具有较大的产业竞争优势,湖北的茶叶、水产和瓜果疏菜产业优势明显,湖南地区农业产业综合优势主要在于烟草、水果、肉类以及木材和竹类加工业。[结论] 通过比较地区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提出发展地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全域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收益,稳固对结构优化的资金支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农业结构;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
0 引言
继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国务院于 2015 年 5 月又出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 简称 《规划》) ,最终确定以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为核心,形成长江经济带 “中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规划》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力,发展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当前我国农业在粮食 12 年连续增产,农民收入连续 12 年快速增长的大好形势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困难,一是粮食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政府农业补贴政策难以实施、财政支出因粮食压库而增大; 二是粮食 “价格天花板”和 “成本地板价”抬高同时出现,给价格调控及农产品价格支持决策与实施带来了新的困难; 三是土地、水等资源约束增强,要求农业必须实行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题的绿色发展,进行以节水、减施化肥为中心的轻简生产,不再以资源环境牺牲为代价。据此,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实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 “去库存,调结构,补短板”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1 中三角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为了优化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布局农业产业,首先应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各省份的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其产业优势,深入测度该地区农业产业差异[1,2]。对于地区产业差异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主要运用了不同区域差异测度的方法,如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广义熵等[3,4]。但考虑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赖于自身基础和投入,也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因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而增长。为此,有些学者又将地理空间分析方法运用到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之中,例如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了区域经济的差异[5],还有对四川和广东农业产业的差异化分析等[6]。文章针对中三角地区的实际主要运用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中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及其省级间的差异。
1. 1 研究方法
1. 1. 1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刻画不均等现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指数,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越大[6]。 G = 1 2μ ∑ n i = ∑ n j = 1 ninj yi - yj ( 1) 式 ( 1) 中,G 为基尼系数; μ 为所有区域人均 GDP 的平均值; yi 和 yj 分别为区域的评估指标值; ni 和 nj 分别为 i 和 j 地区人口占所有区域人口的比重。
1. 1. 2 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区位熵指数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在产业结构研究中,区位熵指数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也用区位熵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了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1. 1. 2 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区位熵指数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在产业结构研究中,区位熵指数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也用区位熵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了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1. 2 数据来源
该文以中三角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 3 省为研究对象,选取 1995—2015 年的面板数据,所需数据均来自 3 省历年的统计年鉴。
2 实证分析结
果图 1 江西、湖北和湖南 3 省的经济差异演化
2. 1 基于基尼系数的分析
基于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的江西、湖北和湖南 3 省的人均 GDP 指标,分别计算 1995—2015 年的基尼系数。由图 1 可知,区域内的经济差异变化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不断扩大。在 1995—2015 的 20 年里,3 个省份区域差异都基本维持在 0. 06 以上和 0. 08 以下的水平上,表明 3 个省份的地区经济水平相差不大,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重叠性。
2. 2 基于区位熵指数分析
法的分析为了深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的江西、湖北和湖南 3 省的农业产业情况,该文借用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对这 3 个省份的农业产业结构中一级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表 1 显示,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区位熵都大于 1,说明该区域涉农各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有较强的竞争力。分省份来看,湖北的林业、湖南的渔业、江西的种植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区位熵均小于 1,表示各省对应的子产业发展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相反,湖北的种植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湖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江西的林业、渔业都较中三角地区对应的子产业的区位熵指数高,表明以上各省所对应的子产业在区域内的发展处于优势地位。就子产业本身而言,林业的区位熵指数以江西为最高、畜牧业的区位熵指数以湖南为最高、渔业的区位熵指数以湖北为最高、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区位熵指数以湖南为最高,显示了各省份各自的最强优势所在。其中,江西林业的区位熵指数远超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整体水平,显示出江西林业产业聚集度高,优势明显。
3 中三角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分析的结论及优化对策
通过基尼系数、偏离—份额分析法 ( SSM) 和区位熵指数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地区整体及其区域内各省份的第一产业和第一产业中各子产业进行了分析,发现江西、湖北和湖南 3 个省份的农业产业既有较大的重叠性,也有较大的互补性,需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优劣互补、协同发展。综合各项指标,发挥各省份资源优势,优化其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3. 1 保持传统优势,强化特色产业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将各子产业由单一的数量规模优势型转化为质量、品牌、效益型优势。湖北的渔业可综合利用政府相关扶持资金、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等支持现代渔业园区、苗种繁育、品牌培育、质量安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 湖南的特色种植业可利用土地流转的契机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畜牧业方面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深加工和畜禽宰杀后残余物资源化利用; 江西林业可将林木良种工程、森林经营工程、林业碳汇工程等重点工程作为着力点,并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龙头加工企业经验,做大做强速丰林、毛竹、油茶、木竹等特色林产业。
3. 2 积极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在中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中,要十分重视粮食产业的布局与发展。一是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对粮食生产的耕地投入,让粮食产业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主体与核心; 二是坚持 “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技术输入提高粮食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 三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合理布局为切入点,把满足消费需求作为粮食品种、质量和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坚持发展优势高产水稻,要重视丘陵山地区的薯类生产和玉米、豆类生产。
参考文献
[1] 洪开荣,浣晓旭,孙倩. 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分析. 经济地理,2013 ( 12) : 16 ~ 23
[2] 汤鹏飞. 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发展与合作研究. 湖北社会科学,2013 ( 10) : 61 ~ 64
[3] 侯俊鹏. 中部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理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2013
[4] Humphrey,Albert. SWOT Analysis for Management Consulting. SRI Alumini Association. 2005 ( 12)
[5] 赵小汎. 区位熵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中的新运用. 经济地理,2013 ( 2) : 162 ~ 167
[6] 罗雨柯. 基于转变发展模式的四川与广东农业经济比较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 1) : 95 ~ 98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