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范文 发表时间:2020-01-16 09:44
摘要: 自 2012 年以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并逐渐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消费行为中。将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相结合,衍生出了许多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使得农村金融得以普惠广大农村和农民市场。本文从内生金融的角度对农村的互联网产品以及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广大农村金融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关键词: 内生金融; 农村; 金融产品; 金融服务
一、内生金融视域下的农村互联网金融
1. 内生金融的概念。内生金融为客观供求刺激下民间自发组织形成“为民间经济融通资金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运动”,一般情况下由非正规的金融组织作为媒介或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交易。在以前的农村经济中普遍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对于农村金融借贷问题缺乏有效合理的管理; 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农民缺乏足够的抵质押,并且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不足,导致内生金融的供需不平衡; 从保险的角度来看,相关的金融类保险并不全面,保障不够有力。所以若想使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内生金融领域下充分发挥作用,就要协调好各方面的相互作用,调整好供需关系,使得资源配置合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 农村金融的特点。为了让金融服务能更好的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就要准确的把握农村金融的特点。概括来说,农村金融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季节性。农民主要以动植物的培育为主要生产活动,在农产品收获之前农民资金流动紧张,正是金融贷款的需求期,等到收获的季节农民的资金回笼,便可还清贷款,因而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二是长期性。因为动植物的长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所以农业的资金回笼普遍比工商业等周期长,所以具有长期性。三是风险性。因为农业贷款不像其他行业具有稳定性,自然灾害对农业有着不可抗拒的影响,这就导致农业贷款有着很高的拖欠以及坏账的风险。针对这种风险因素的存在,一般的信用贷款还特别要求实物抵押,而这一条件的约束极大的限制了农民的贷款和贷款积极性,对于借款人也有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并且在农业还不可完全克服自然灾害来临的情况下,不管是实物抵押还是信用贷款都无法摆脱拖欠和坏账的风险。四是零散性。因为农业规模一般较小,贷款数额也普遍较小,通常情况下是农民各家各户自己决定是否贷款,因此具有零散性。
二、农村金融市场及产品发展现状
1.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政府对内生金融进行的一定程度的鼓励与扶持,农业金融市场主体中的金融机构有了显著的增多,大大有效缓解农村、农民和农业对金融旺盛需求的缺口。针对农业周转周期长,借贷零散,风险性高等特点,特别发展了适应农业的金融机构,其中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快速发展,对农村贷款有了更好的保障。
2. 农村金融产品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展金融业务,让农村金融贷款渠道更加畅通,贷款流程更加简便。传统金融交易模式中,无论是银行、信用社或者公司都需要设置许多网点,以供农民前往办理业务、资金通兑及个人信息资料的确认和提交等,不仅使借贷方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网点,也使得借款人因前往物理网点办理业务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而如今在互联网 + 金融的环境下,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终端进行购物、理财和缴费等活动,在互联网终端上进行金融业务操作,从审核到放贷一系列的流程更加方便和快捷。
三、农村金融产品及分类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是中央金融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农村金融是否能够全面健康稳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否能够健康稳定。推进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就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结合农业特点,根据农民需求,推出一系类接地气的农村金融产品。因此将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在农村普及,让农村互联网金融与新常态下的“三农” 相结合,这是农村金融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金融产品在农村的发展规模逐步壮大,主要有“四融”平台、P2P 平台、信息撮合平台、农业众筹等。
1.“四融”平台。“四融”就是指融通、融资、融智、融商,利用电脑、手机等互联网平台实施全方位全领域的农业金融普惠服务。许多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许多农民面临着不会贷款而无法贷款的困境,而随着“四融”平台的不断成熟,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教学辅导,对农民进行金融借贷的宣传,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普及金融方面的知识,讲解有关农民发家致富的实例,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使农民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互联网金融产品。
2. P2P 平台。这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是 1 对 1 的模式,也可以是 1 对多,投资人可以将资金借贷给多个人,这样既可以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又符合农村金融零散性的特点。例如 P2P 借贷平台———翼龙贷,将借贷的资料、手续、流程全部在网络线上进行,方便了投资人和借款人之间的联系,减少了贷款的成本,为农村金融“造血”。并且通过这个平台,将信息搜集整理出来,更能准确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于各类群体的需求。又例如 P2P 助农平台———宜农贷,一些有爱心的、富裕的人将资金借给偏远山区的生活困难的需要贷款的农民,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帮助国家完成攻坚扶贫的政策,贷款方式为一对一,金额一般为两千元等较小额度,是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完美结合。
四、农村金融产品中的服务问题
1. 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的质量不足。近些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贷款平台层出不穷,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一些企业恶劣竞争,使得一些企业亏损严重甚至无法继续维持期经营,最终导致借贷行业的经营问题越来越严重,投资人和贷款人资金安全也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保障,行业信誉下降。
2. 缺乏有效的监管法规及措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迅速,但相关的法律规范还无法及时到位,使得政府在金融产品方面的监管不到位,并且管理这一方面的工作没有足够的依据。即使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但有关细节的管理条例并不完善,使得一些恶意借贷的企业有机可乘。
五、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建议
针对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出现的问题,专门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加大金融安全意识的宣传。政府积极宣传有关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介绍,专项指导农民有关金融方面的知识,保证农民了解如何通过正规方式借贷,正确认识借贷风险,指引农民正确借贷,发展健康的农村金融。例如上级政府召开专门研讨会,将具体的金融产品的优势以及这些产品所面临的风险等一系列相关内容总结为指导文件,让村干部进行学习,之后再向农民进行普及教育,正确的认识金融产品,利用好金融产品。
2. 持续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在借贷过程中的所负责任,做到每一环节都有人负责,维持良好健康的借贷环境。例如,要明确企业的每一位客户的负责人,在借贷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有工作人员进行解决,同时保证管理好客户信息隐私安全,不能泄露给他人。
六、结束语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内生金融视域下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指出了金融产品在当下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在农村内生金融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除了满足了农民自身的需求,提高了农村金融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产品的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管理政策,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还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国家“三农”政策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叶万全,李晓东,黄远辉等 . 农村互联网金融[M]. 科学出版社,2016 学科与农村金融经济 .
[2]巴曙松,谌鹏 . 互动与融合: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 中国农村金融,2013( 24) : 15 - 17.
[3]姚建军,范方志,姜国强 . 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分析[J]. 北京大学,2014( 08) .
[4]李国英,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州学刊,2015( 11) .
[5]李国英,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 5)
相关阅读
论文常识
期刊知识
著作出版
教材出书
专利申请
出版社